⊙张 望
综合经营是指商业银行不仅能经营存款业务、贷款业务、结算业务、汇兑业务等传统业务,还能经营代理股票发行和股票买卖、基金管理、资产管理、代理销售保险等原来属于投资银行或保险公司的一些业务,尤其是能从事金融期货、金融期权和金融互换等衍生金融业务,并成为这些业务领域中的主要参与者。近年来,我国商业银行综合经营创新在不断推进,跨市场和跨行业业务、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如允许银行设立基金、金融租赁公司、保险公司;代理基金业务;参与金融期货结算等。这对调整银行经营和收入结构发挥积极作用。
随着银行资本市场融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中资商业银行整体抗风险能力在不断增强,商业银行经营发展格局在发生积极变化,如一些城市商业银行实现了跨区域发展,成为全国性股份制银行;有的银行国际化发展实现了重大突破,如参股美国的银行。资本市场发展对商业银行发展起到积极促进作用。随着上市银行数量的增加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目前上市银行已在国内商业银行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对提升中资银行整体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迫切需要加快综合经营步伐。
一是应对金融脱媒速度加快大趋势的需要。金融脱媒一般是指社会资金脱离银行中介而直接进入投资领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进入新的发展时期,将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大量的IPO、企业债券、基金发行和股市持续活跃,都将加快资金从银行的分流。伴随我国长期的低利率甚至于负利率,资本市场引发的金融脱媒将继续加深并长期化。银行大量的优质信贷将有所减少,由此将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风险管理、收入结构等产生深刻影响,促进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和战略的调整。近二十年来,金融脱媒发展已经导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模式、内容发生巨大变化。一方面加快、加深传统业务创新,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积极拓展综合经营,以促进商业银行中间业务的迅猛发展,使商业银行摆脱过度依赖存贷利差的盈利模式。我国上市银行实现综合化经营,深度参与资本市场、金融期货市场服务,并能适度直接参与这些金融市场投资,才能与资本市场发展保持同步,分享资本市场发展带来的利益,而不被资本市场服务与投资业务边缘化。
二是应对国际银行业综合经营大趋势和对外开放新形势,提升自身竞争力的需要。综合经营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变革的主要趋势之一,这也是国外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比重显著高于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国银行业已经全面对外开放,大量外资银行将借助母行等综合经营丰富经验和优势,与中资银行展开竞争,金融衍生产品和跨市场理财业务具有明显优势。中资银行要提升竞争力,一定要在传统业务和经营模式基础上,加快综合经营的模式和业务创新。另外,中资银行要加快实现国际化发展,走出国门直接进入国外市场发展,也要加快和积累综合经营方面的经验。
三是上市银行大部分具备综合经营的条件,加快综合经营时机已经成熟。监管部门鼓励商业银行在资本充足率、公司治理结构、内控制度和风险监管核心指标达标的前提下,开展各项创新业务。我国目前上市银行在公司治理、财务状况、资本实力等方面都有显著提高。许多上市银行进入世界前100位和1000位大银行行列。从全面风险管理理念和业务、风险管理流程再造情况看,国内上市银行综合经营投资和业务领域风险是可以控制的,尤其是上市银行还要加强信息披露,接受市场监督,风险管理能力会进一步增强。实践证明,商业银行综合经营风险并不会无限放大。中银香港在香港的经营业务中,涉及基金代理和股票代理买卖等多项证券业务,经营业务和风险管理都比较稳健。另外,综合经营作为商业银行的利润增长点,也是广大资本市场投资者和股东对上市银行的期望和要求。
四是综合经营有利于银行差异化发展,可以进一步适应宏观调控和增强应对宏观形势变化的能力。目前国内银行同质经营和低层次竞争情况较为突出,主要原因之一是经营领域的限制较多,业务创新和投资领域创新较为局限。业务主要依靠传统的信贷和结算代理等中间业务,业务结构和收入结构都难以实现突破和实质性的差异化发展。放松综合经营限制,拓宽商业银行业务领域和投资领域,可以使银行结合实际,配合市场定位和发展战略,选择综合经营的领域,有利逐步实现差异化发展。一方面逐渐避免低层次的同质化竞争,同时,还有利适应利率、信贷、流动性等宏观调控政策变化带来的影响。
但加快综合经营并不是银行一哄而起,全面开花,面面俱到。而是根据自身实际,有选择地确定综合经营的创新方向,突出自身优势。为此,一方面需要上市银行准确定位,根据自身经营、市场、风险管理、规模、人才等实际情况,确定综合经营突破的方向,在法律未禁止的领域,积极开展前瞻性研究。另一方面,各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相关制度性研究,为上市银行加快综合经营创造更为有利的制度环境,对现有涉及商业银行业务发展的有关法律作适当修订。不仅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银行设立基金、保险公司和金融租赁公司等,而且要继续拓宽银行跨行业、跨市场经营的业务领域。(作者为上海银监局副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