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焦点
  • 5:路演回放
  • 6:焦点
  • 7:观点·评论
  • 8:时事·海外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货币·债券
  • A6:期货
  • A7:环球财讯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信息披露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D41:信息披露
  • D42:信息披露
  • D43:信息披露
  • D44:信息披露
  • D45:信息披露
  • D46:信息披露
  • D47:信息披露
  • D48:信息披露
  • D49:信息披露
  • D50:信息披露
  • D51:信息披露
  • D52:信息披露
  • D53:信息披露
  • D54:信息披露
  • D55:信息披露
  • D56:信息披露
  • D57:
  • D58:信息披露
  • D59:信息披露
  • D60:信息披露
  • D61:信息披露
  • D62:信息披露
  • D63:信息披露
  • D64:信息披露
  • D65:信息披露
  • D66:信息披露
  • D67:信息披露
  • D68:信息披露
  • D69:信息披露
  • D70:信息披露
  • D71:信息披露
  • D72:信息披露
  • D73:信息披露
  • D74:信息披露
  • D75:信息披露
  • D76:信息披露
  • D77:信息披露
  • D78:信息披露
  • D79:信息披露
  • D80:信息披露
  • D81:广告
  • D82:信息披露
  • D83:信息披露
  • D8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0 月 26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
    三大“挤出效应”让大盘再现暴跌行情
    短线反弹犹可期
    逢低参与需谨慎
    谨防“股市焦虑症”
    理性看待暴跌 中级调整尚待确认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谨防“股市焦虑症”
    2007年10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阿琪

      

      投资者只要一进入股市就可能会产生“股市焦虑症”。买入的股票涨了,生怕后市跌下来;买入的股票跌了,期待行情涨回来。很多时候弄得自己茶饭不思、夜不安寝,时间一长,面无润色,精神颓废。在2004年的下半年和2005年上半年阶段,在各证券营业部中,大户室里人头已寥寥无几。但见所在的人也大多没有了2001年之前的意气风发,个别的甚至面如菜色、眼神呆滞,这是典型的“股市焦虑症”。皆因在之前两三年的调整行情中,他们大多已经“大户变中户,中户边散户”,眼看着自己的财富在一天天缩水而束手无策。“股市焦虑症”形成的过程是:兴奋→狂热→贪婪→恐惧→担忧→积虑。因而每一轮上涨行情的结束,股市中就会多一批有“股市焦虑症”的投资者。

      “股市焦虑症”有轻度和重度之分,轻度的“股市焦虑症”大多产生在行情调整的初期,重度的“股市焦虑症”多见于行情调整的尾声。前者是因为担心被进一步深套,又时时在期望行情能反弹;后者是因为市场处于恐慌或极度低迷时期,在悲观与绝望中高度焦虑。

      投资者感染“股市焦虑症”的高发期是行情下跌调整时期,因为这时候的投资者大多处于恐惧、迷茫和忧虑时期。感染“股市焦虑症”的对象又以新入市投资者和中年投资者居多,新入市投资者容易感染是因为他们之前从没经历过股市风浪的历练。中年投资者容易感染是因为他们不像青年投资者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也不象老年投资者原本就小心谨慎,且大不了余生清闲一点。中年投资者在承担着股市给予的压力之外,本身还承担着家庭和事业的压力,因此,他们经不起失败。而把“全部家当”投入股市,甚至借钱投入股市的投资者感染“股市焦虑症”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因为他们的承受力更为脆弱。

      投资者产生“股市焦虑症”的原因,看似是行情波动的客观因素造成的,实际上是投资者自己把家庭、人生、事业,甚至是命运跟股市牵连而造成的。反之也说明,如果投资者产生了“股市焦虑症”,轻者因情绪反常将会影响到人际关系和自身的健康状况,重者将会影响到家庭和睦与事业发展。投资者一旦产生了“股市焦虑症”在医学上是无解的,心理医生也没有好办法给予医治,根除此症的一切均在于投资者自身,股市投资讲究“三闲”(闲钱、闲心、闲时间)的道理即在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