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发达国家疲于应对次贷危机冲击波的同时,另一只“魔爪”也在悄悄伸向世界经济——通货膨胀。在原油、贵金属及农产品价格持续疯涨的带动下,全球各国都愈加感受到了通胀的压力。在美欧等发达国家,与次贷风暴共存的通胀风险令货币当局的决策陷入两难;而在接过世界经济增长“接力棒”的新兴经济体,如何在确保经济继续较快增长的同时控制住通胀,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课题。
IMF提醒确保价格稳定
在刚刚结束的IMF年会期间,各国的代表们就在会后的声明中一致表示,尽管全球经济降温的风险正在加大,但通胀同样面临上升压力,各国在密切关注金融市场动荡的同时,货币政策应重点保证价格的稳定。声明指出,由于能源和食品价格大幅上升加大了通胀压力,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重点必须放在确保价格稳定方面。
而华尔街投行高盛则在上周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最近几个月,无论是发展中还是发达国家的农产品价格都急剧攀升,比如,小麦价格在美欧市场已翻番,达到纪录新高。报告指出,对于气候的担忧以及全球特别是亚洲需求的快速增加,是推动食品价格走高的主要原因。高盛还注意到,许多新兴市场的食品价格上涨现象比较明显,譬如“金砖四国”,即巴西、俄罗斯、印度及中国。报告认为,迄今为止,虽然上述四国的食品价格上升还没有推动核心通胀率显著走高,但已开始影响到其他消费品和服务业。
美欧利率决策陷两难
在次贷危机漩涡中心的美国,随着美联储在9月18日启动多年来的首次降息,当局似乎已将关注焦点从一贯强调的“控制通胀”转到了刺激经济增长上。然而,分析人士注意到,从最新的数据来看,美联储要完全忽略通胀并持续降息,依然有很大难度。
在连续下降3个月之后,美国9月份CPI再度上涨了0.3%,涨幅大于分析人士预计的0.2%,是过去4个月来的最大涨幅。即便剔除价格波动性较大的能源和食品这两大类商品,9月份美国核心CPI同比升幅仍达到2.1%。
在欧洲,欧洲央行理事、德国央行行长韦伯上周公开表示,央行因为金融市场动荡而暂时中断了加息进程。但是,欧元区中期仍面临通货膨胀风险,因此欧洲央行要准备好采取行动。韦伯预计,今年底德国通胀率可能将达3%。
目前,欧元区通胀率略高于欧洲央行设定的2%的目标上限,且央行预计其在未来数月内将继续上升。上周公布的欧元区13国9月CPI同比上升2.1%,为12个月以来首次升破欧洲央行设定的上限。
尽管多位欧洲央行官员都注意到了通胀风险加大,但正如IMF所指出的,鉴于金融市场动荡对增长和通胀造成的下行风险,欧元区近期在作出货币政策调整时还需三思。
新兴市场挑战严峻
与发达国家的“两难”相比,受次贷危机冲击相对较小的新兴经济体状况似乎要好一些。然而,随着国际资本的大量涌入和国内资产价格持续高涨,新兴经济体在抑制通胀方面同样面临严峻的挑战,最近的一个例子就是俄罗斯。
最近一段时间,遏制通胀成为俄罗斯各级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俄政府原计划将2007年的通胀率控制在8%以内,但由于粮油肉奶等基本食品价格快速飙升,到10月中旬俄罗斯的通胀率已达到8.5%,预计年底将超过10%。
新兴经济体通胀压力日增还体现在外部资本涌入和资产趋于泡沫化上。国际金融研究所(IIF)上周日的一份报告表示,鉴于今年全球新兴市场的资本流入有望创下历史纪录,这可能引发新兴市场日益严重的资产泡沫化倾向。该组织建议这些国家应大幅收紧货币政策,以防泡沫在2009年“严重破裂”。
IIF指出,发达市场正经历金融动荡,经济增长脚步逐步放慢;相比之下,随着在过去25年中金融体系不断得以健全,新兴市场抗外部冲击能力极大增强,已然成为全球经济的一大亮点,大量资本流入也不足为奇,但随之而来的资产价格膨胀也带来了风险。为了抑制泡沫化倾向,各大央行可能需要进一步收紧货币政策,但同时又要把握好尺度,以免经济走入“硬着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