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金融
  • 6:证券
  • 7:上证研究院
  • 8:时事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广告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海外
  • C11:基金·营销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广告
  •  
      2007 年 10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4版:基金·基金投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4版:基金·基金投资
    揭秘基金做高收益的3条“暗”道
    同一首歌
    有效率的资本分配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同一首歌
    2007年10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周宏

      

      开放式新基金的发行在本周是个零蛋,事实上,如果算一下过去一个多月的时间,你可以发现,整个市场的A股新基金已经停止募集很久了。

      不过,整个市场并没有停止它的脚步,直到上周初,各方的调控压力扑面而来的时候,这个市场才很不情愿地低下一直高昂的头。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在一个新基金彻底停止发行的一周,在一个市场掉头向下调整的一周,回顾一下过去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回头看过去一个多月的市场,可以发现基本上整个市场都是资金和股票价值在“掰手腕”。如果本栏目是估值观潮,那么无论如何对于市场70多倍的静态估值,50倍上下的动态估值是无法乐观的。

      不过,作为监测市场尤其是基金资金的栏目,我们不得不一而再 ,再而三的表示乐观。事实上,自去年12月开始,由于股票和基金投资引发的财富效应就一直处于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去年12月的第一周内,股票基金一口气募集了近600亿,第一次显示了遍及全国的财富效应以后,整个市场内就开始涌起一股难以遏止的资金大潮,而且越来越猛。

      去年12月中,新基金出现暂停发行缺口后,这股资金直接涌入股市,A股市场新开户数节节升高。短短几个月,新开户数连翻10倍,场外人头攒动,场内各类题材股鸡飞狗跳。5月30日,调控政策出台后,这批资金又转而杀回基金市场,一路推着新基金的申购规模直线上升。在基金发行节奏和单体规模实行“双限”的背景下,投资者把公司旗下的相关老基金给持续申购了个遍。在大量基金暂停申购后,这批资金又涌向QDII基金,并一举在前两周创下1100多亿的单个基金申购纪录。接着临近的香港股市出现暴发性增长。和A股沾边的股票都搞了几根大阳线。

      面对这样的大潮,部分基金们也不得不开始作出妥协,诸如泡末已经酝酿,但尚未形成全面泛滥之势,资产重估的大潮仍将继续,成为部分业内人士开始唱的“同一首歌”。

      这是什么意思?不就是说,这个市场不值这个钱的东西已经很多,只不过还有很多“傻瓜”在买,所以还会涨的意思么。

      资金规律不是那么理性的,或许从来不理性的时候就多一点。

      

      最近成立的十家股票型基金

    基金简称 首发规模(亿份)
    交银施罗德蓝筹117.439
    金元比联动力保本49.89
    中邮核心成长149.57
    华安策略优选111.26
    光大保德信优势99.06
    华夏复兴 49.99
    南方全球精选299.98
    华夏全球精选300.55
    嘉实海外中国300.93
    上投亚太优势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