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金融
  • 6:证券
  • 7:上证研究院
  • 8:时事
  • 9:专版
  • 10:专版
  • 11:专版
  • 12:专版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广告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A33:信息披露
  • A34:信息披露
  • A35:信息披露
  • A52:信息披露
  • A51:信息披露
  • A50:信息披露
  • A48:信息披露
  • A46:信息披露
  • A44:信息披露
  • A36:信息披露
  • A37:信息披露
  • A38:信息披露
  • A39:信息披露
  • A40:信息披露
  • A41:信息披露
  • A42:信息披露
  • A43:信息披露
  • A45:信息披露
  • A47:信息披露
  • A49: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基金·投资者教育
  • C9: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0:基金·海外
  • C11:基金·营销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广告
  •  
      2007 年 10 月 29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11版:艺术财经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11版:艺术财经
    华辰秋拍 多元化呈现中国油画全貌
    嘉德秋拍
    瓷杂拍卖即将精彩亮相
    大师杰作与海外回流珍品
    亮相永乐秋拍
    文献展与回顾展:
    疯涨期恐慌的应对策略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文献展与回顾展:疯涨期恐慌的应对策略
    2007年10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今日文献展览现场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姜长城

      

      2007年6月30日-2007年7月30日,北京中外博艺画廊举办了《1976-2006乡土现代性到都市乌托邦:“四川画派”学术回顾展》;2007年9月28-2007年10月28日武汉举办了《“观念的形态:1987——2007中国当代艺术的观念变革”武汉第二届文献展》;2007年10月16日-11月16日,北京今日美术馆推出了《2007首届今日文献展》;2008年1月北京雍和美术馆将举办《2007中国当代艺术文献展》。从以上的事件的罗列中可以看出,从2007年下半年以来,文献展和回顾展已经成为了一个高频关键词汇。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些学术展览如此集中地在这个时段呈现呢?这个与已经高歌猛进三年多的中国艺术市场的又有什么关联呢?

      对于投资来说,资本在疯涨和急跌之后拉回平均值是一个规律性的现象。具体呈现上的差别只不过是牛、熊市持续的长短不一而已。可对于参与其中的人们来说,这样的规律带来的却是一种亢奋的焦虑,而这在临近或者感觉临近调整转换期的时候尤甚。股票大盘站上6000点之后据说股民的焦虑指数并没有减少多少,一本主流财经杂志的封面标题以“恐慌性投资”来描述这样的一种投资心态,对于发展迅猛的中国艺术市场来说,临近2008奥运是不是也将产生疯涨期恐慌?

      不可否认,在当今的中国艺术品市场中,的确是有一部分艺术品的价格偏离价值太大且时间较长,而这样的一种不正常的状态掺杂在正常和尚未达峰值的艺术品大生态圈中导致了整体性的恐慌,泡沫说、危机说的出现。在这样的一种状况下,有必要对资本附着物本身进行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以此来为市场拨云见日,提供价值支撑。

      首先,文献展和回顾展有种“正名”的潜台词,就是要对当代艺术的历史进行重新的梳理和考订,要重订家谱,以此分清长幼尊卑或者说是重建框架结构。而这样的一种结构就会将艺术品各自的学术地位、价值、影响力等等纳入一个比较清晰的坐标体系中,再经过市场转化到资本的金字塔系统中根据资本运作规律转化为价格评估系统,从而使其市场质和价的对应获得良性支撑。

      其次,文献展和回顾展有种总结性或者说是承前启后性的意义,就像我们在世纪末要瞻前顾后,实际上是因为新的萌动在出现,而现在的系统还未退出历史舞台,所以这样的一些活动常常就会成为一种人为的告别与召唤意愿的呈现。它们往往充当了一个转折点的作用,过去的可以送进美术馆,写进美术史,但是可能它们要与新的发展趋势渐行渐远了。

      当然这些可能根本不是策展人们筹划展览的初衷。可是,事情的发生往往具有多重的意义。这样的一些努力是否可以应对中国艺术和艺术市场的疯涨期恐慌呢?资本有资本的逻辑,学术有学术的考量,双方到底能否对接,要看置身其中的人群的知识结构、意愿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