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4月,73岁的阮水龙交出了龙盛股份董事长的职位。
复旦大学讲师出身的二儿子阮伟祥接位。
半年来,浙江龙盛(600352)股价翻了三倍多,每季度业绩快速增长,定向增发顺利获批。
“老龙王”说:“我彻底放心了,内心非常舒畅,这个接班人我是选对了。”
这是又一个家族企业“富一代”传位“富二代”的范例。
⊙本报记者 郭凤霞
在浙江龙盛党委书记的办公室里,阮水龙用计算器揿着他的一串财富数字,然后哈哈笑着对记者说:“用今天的市值来算,43亿!不过这只是个数学符号,对我没什么意义。”
在此前发布的2007胡润百富榜上,阮水龙及其家族以40亿元财富的身价列于第198位。
但阮水龙真正的好心情并不是因为这些财富数字的增长。
73岁的阮水龙穿着一件深色茄克便装,坐在记者对面,平实朴素,一付气定神闲的样子。他开门见山就说:“今年4月份,我退出了董事长的职位,正式交棒了。半年来股价翻了三倍多,从4、5元上升到目前的18元;业绩每个季度都在快速增长,二季度增长68.68%,三季度增长98.25%;而且收购山东滨海化工厂、参股印度KIRI染料化工有限公司,增发1亿股也获证监会批准,步子迈得很大。现在我彻底放心了,内心非常舒畅。我感到我退得好,好就好在能让新的董事会更大胆地放开手脚来干。我最高兴的就是,这个接班人我是选对了!”
为了“交棒”大业
十多年前开始谋划
浙江众多的家族企业,这几年都面临着“第二代接班能否成功、家族企业权力能否平稳过渡”的问题。而那些规模越做越大的民营企业,特别是上市成为公众公司以后,要延续往昔的光荣与辉煌,第二代接班的问题就更不能随意试错了。
浙江龙盛是国内染料行业的龙头企业,产品覆盖染料、助剂、化工中间体三大门类360多个品种,年生产能力15万吨,总资产45.2亿元。今年已经73岁的浙江龙盛创始人阮水龙,无疑是顺利“交棒”的又一个成功典型,为诸多后来者树立了成功典范。
事实上,为了这一天,阮水龙早在十多年前就开始谋篇布局了。
1993年的国庆节,阮水龙是在病床上渡过的,他患了重感冒。当时他日思夜想的就是如何把那新辟的染料产业做强做大。凭着敏锐的市场感觉,阮水龙知道,虽然他们已经成了全国的染料“助剂大王”,但离他的梦想远远不够。助剂只是配套的小产业,技术门槛不高,很难形成产业优势。而染料则是一门大产业,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是个多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染料和助剂都是有机化工,同出一门,技术手段、销售渠道都不用做太大改变,只是产业链的延伸和扩展。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之后,阮水龙一鼓作气,当年就投资3000万元到分散染料项目上,当年即告投产。但由于产品品位比较低,质量不稳定,因而销售渠道不畅,还在当年的秋季广交会上碰了个大钉子,这使阮水龙深受刺激。
他决心破釜沉舟了!
趁着二儿子阮伟祥带着媳妇从上海赶来看望他的时候,他开口向儿子提出了自己的希望,“能不能辞职回到家乡来干?”
阮伟祥1986年复旦大学本科毕业,1989年研究生毕业,留校担任了复旦大学的讲师。他的专业就是高分子化学。当时阮伟祥已经考完了托福,正准备申请赴美留学,前程似锦。他这一开口不要紧,一旁的儿媳妇“刷”的流下了两行热泪……
阮水龙当场没再说下去,但他固执地认为这件事的成功,非阮伟祥莫属,儿子一定会听从他的召唤。在他看来,学了这么多知识,就是拿来用的,到美国去,机会并不见得比在中国更多。
从合适岗位循序渐进
培养接班人颇费苦心
为了支持父亲苦心经营的企业,这一年年底,阮伟祥毅然辞去了复旦大学的讲师职位,放弃了赴美深造的机会,回到了父亲身边。
“老龙王”并没有让儿子直接从事管理工作,而是让他先从自己的优势入手,专心技术研发。在短短几年中,阮伟祥发挥了自己的专长,推动了公司产品由“染料助剂”向“染料产业”转型。他把科研基地从大学的实验室搬到了工厂现场,投入到分散剂MF的技术攻关中去,半年多就解决了钙美离子含量等一系列技术难题,产品获得了国家星火科技二等奖、浙江省星火科技一等奖。不久,他又独立研制成功了国际尖端科技项目,染料中间体“MA”,有效地缩短了产品生产周期的三分之一,降低成本10%,还可减少污水36%以上。
阮伟祥通过了“考试”,迅速成长为行业内著名的“染料专家”。5年后,他被提拔为总工程师。这些年来,经阮伟祥独立主持研究、开发具有国际先进或领先水平的环保型、高强度、速染型高新技术产品86只,完成重大技改项目26项。他还为浙江龙盛主持设计了世界最先进的染料生产线四条,设计了全球最高的喷雾干燥塔4只。
同时,阮伟祥带领着280多名科技人员围绕着化工行业的连续硝化、加氢还原、连续磺化等关键性尖端技术,对染料和相关中间体进行了一连串的技术创新和开发。浙江龙盛也随之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分散染料制造商。连续8年,浙江龙盛做到了在全球同行业中排名第一,世界分散染料市场占有率达20%,国内市场占到40%,产品远销60多个国家。
看着儿子在业务上越来越出色,阮伟祥的“接棒”也就成了最顺理成章的事。2007年,“老龙王”终于放心地把董事长的位子交给了阮伟祥。 传递精神最重要
良好家风也关键
阮水龙共有5个孩子,3个儿子2个女儿。阮水龙有点“大男子”主义,他可能认为赚钱是男人的事,所以家族里的女人要么在家相夫教子,要么在外面当教师当职员,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男人可以放开手脚工作,而不被一些家长里短、似是而非的小事牵扯精力。最难得的是,这个家里出了3个董事长,2个副总经理,在阮水龙的言传身教下,阮家手握重权的男人都以工作为重,形成了一种良好的家风。
对于阮水龙来说,其实除了权力和财富的传承之外,更重要的还是那一份创业精神的传承。贪图享受,追求安逸,小富即安,锦衣玉食,最容易消磨意志。如何让后辈保持那份创业的激情和守业的热情,从而让企业生生不息,繁荣昌盛,几乎是每个年事已高的企业家最大的心愿。
阮水龙想出了非常独特的一招,他把自己最信奉的奋斗理念,“人生在世,事业为重,一息尚存,绝不松劲”,用精铜浇铸成十六个大字,镶嵌在办公大楼的门口,斗大的铜字非常醒目,时时提醒着每一位进出这里的人们,同时也用来告诫自己的后辈子孙。
在阮水龙的影响下,阮伟祥在做人的基本原则上,思考问题的方式上,也和父亲惊人地一致。在谈到通过增发募集资金的问题时,他说,“2003年8月浙江龙盛上市以来,企业发展很快,每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我们可以有很多次再融资的机会,但是在没有找到更好的项目之前,在没有百分之一百的把握之前,宁可不要这个钱。我们必须把对所有股东的利益负责放到第一位。”
而当年阮水龙也曾说过,“上市前有券商来找我,可以帮助我们包装上市。我告诉他们,我不需要包装,我需要规范,你可以用上市公司的标准来要求我,哪里还不够的我可以改,但千万不能靠改头换面的包装来骗取上市。”
退居企业二线
站到慈善一线
从龙盛股份董事长位子上退下来后,阮水龙把更多的精力投到了慈善事业上。今年8月29日,他个人出资1000万元,成立“阮水龙慈善基金”,这个基金保证每年捐出不少于30万元的现金,用于资助当地村镇的特困家庭。在浙江省上虞市道墟镇召开的成立大会上,阮水龙说,龙盛能有今天,离不开家乡父老的鼎力支持,作为一名企业家,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理应承担更多的社会责任,理应对弱者承担更多的义务。他希望通过自己的这一举措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借此引起全社会对弱势群体的关注和帮助。
其实除了百富榜之外,阮水龙还上了一个很令人瞩目的榜单,并在这个榜单上的位置不断前移。2006中国慈善家排行榜上,阮水龙以捐款1200万元列第58名。
阮水龙说,“我们的情多一分,他们的困难就少一分;我们的爱施一分,他们的生活就富一分。”这些年来,龙盛用于修路筑桥、台风受灾、特大洪水、消防卫生等社会公益事业的捐资出资已达6000多万元。
在所有的慈善事业中,他最看重的是“敬老优学济贫”工程,从1998年起,龙盛每年出资开展救助慈善活动。对邻近几个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月9日发放敬老金,对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的学生每学期发放优学金,对特困户,每年发放与民政部门等额的济贫金。这项常年性的救助工程多年来一直坚持到现在。
今年8月份,阮水龙决定再次从自己的个人财产中捐出1000万元来,设立“阮水龙慈善基金”,主要是为了分清公司行为与个人行为,阮水龙认为,浙江龙盛现在是上市公司,所有资金的使用调度必须符合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必须符合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不能掺杂任何个人行为。所以,为了保证这些慈善活动能继续得到资金支持,当地的父老乡亲能继续得到一份关爱,他决定以个人出资的方式来实现。
阮水龙说,在街上经常碰到一些老人,他们告诉他,这些年来他们在龙盛领到的敬老款,比他们自己孩子给的还多,多亏了这些钱,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有了一份保障。每当看到这些失去劳动能力的老人脸上舒展的笑容,他就觉得自己好开心。
■创业故事
一只缸两根棒
阮水龙1935年出生在以桑梓鱼麻为传统主业的江南水乡——浙江上虞道墟镇汇联村。自幼家境贫寒,无力供养读书,读到高小即出外自食其力,卖过水产、零布、炒货。21岁回乡务农,做过会计、出纳、粮食专管员。1970年和13名职工一起创办了一家微生物农药厂,厂房不足112平方米,年产值不过万元。用“一只缸两根棒”来形容其简陋一点也不为过。吃的是冷饭霉干菜,睡的是四个酒坛搭起的硬板床。就是在这种艰苦条件下,他们坚持了整整9年。到了1979年,风雨飘摇中的农药厂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只剩下最后的3元8角1分。
为了寻找转机,阮水龙四处奔波。他听说染料助剂能赚钱,立刻怀揣着妻子卖掉两头母猪的100多元钱,不吃不喝连夜坐火车赶到了上海,和当时正在一家化工厂当厂长的亲戚在床头上一番长谈,第二天又到厂里参观,他突然发现染料助剂的工艺流程和他做微生物农药很相似,这下心中就有了谱。
经过几个月的打拼,没钱先借,没技术现学,没设备硬凑。几个星期中阮水龙就来回上海三趟,脚上磨起了累累血泡,从上海拖来了设备、借来了化学制剂。他们铆足了劲,非得挣个样子出来不可。这年的7月1日,龙盛CPU树脂正式投产,当年就赚了11.5万元,是农药厂前9年的总和。到1992年,龙盛生产的染料助剂年销售规模已近1亿元。从这年开始,龙盛犹如长了会飞的翅膀,越飞越高。
据浙江龙盛的工作人员介绍,阮水龙的家就住在厂区后面,一年365天,他几乎天天都在厂里忙乎;一天到晚,一年四季,对他来说都几乎都没有什么变化,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一有空隙,就跑工地、下车间、查现场;他热爱工作几乎到了痴迷的地步。就是这种饱满的工作激情影响了整个龙盛,也给企业注满了活力。(郭凤霞)
■人物轶事
妻子“揩油”打两壶开水
公司两倍罚款公开曝光
——阮水龙管理二三事
⊙本报记者 郭凤霞
在浙江龙盛,流传着许多关于“老龙王”管理企业的故事,每一个听来都啧啧称赞。
有一次,阮水龙在检查仓库时发现有两种型号、价格相同,但粗细各异的包装线后问采购员:“哪一种更划算一些?”采购员答道:“价格一样当然一样划算。”他二话不说,拿着两种包装线叫上采购员一起到计量室,经过测量后,发现甲种包装线总重量为150克、总长度为100米、每米重量为1.5克;而乙种包装线总重量同样为150克、总长度却为90米、每米重量为1.67克。阮水龙就对那采购员说:“包装线在使用时是按长度计算的,在牢度足够的前提下越细越长越划算。相比之下,乙种包装线比甲种包装线等于要贵出11%,你说哪一种划算?‘大数怕减,小数怕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一次,公司从外地购进了一批太湖石。当卡车运抵后,阮水龙觉察到份量明显不足,但苦于无法确认。阮水龙围着车子转了两圈,想出一个主意,他指令装卸工把石头一块一块地抬到磅称上过称,这些石头每块都要几百公斤重。这事顿时成了厂里的头号新闻,“天下哪有称石头的!”但他固执己见。果然,10吨一车的太湖石整整缺了2吨多,于是他毫不客气向供货方追回了3600元。在职工大会上,阮水龙讲述了此事,并告诉大家,“有句名言叫‘立业犹如针挑土,败业犹如水推沙’。越是家业大,越要精打细算。如人人奢侈,处处浪费,纵然有金山银山也会被搬光!”
有一天上午,家里煤气断了,阮水龙在家“主内”的妻子跑到公司这边来打了两壶开水回去。没想到阮水龙知道后十分严厉地批评了她,还以高于厂里规定价格的两倍进行罚款,并且在厂内媒体上公开曝光。妻子感到极度委屈,“有必要让我这样难堪吗?为了这个企业,我所花费的心血不比你少,没有功劳还有苦劳呢。”阮水龙则认真地告诉她:“功劳和守纪是两回事,如果作为企业负责人的家属就可以带头违规,上行下效起来,这个企业还搞得好吗?”从此以后,公司里面没有人再敢顺手拎一壶开水出去。
今年2月7日,他的另一个儿子、公司董事阮伟兴受让5,091,627全流通股份,3月份违规提前售出177,652股,4月份被监管部门发现并进行了披露。其实股票提前抛售一事,阮伟兴很冤,他本人确实并不知情,是他妻子在不知道公司高管持有本公司股票6个月内不准卖出这项规定的情况下,提早抛售的。阮伟兴目前正主抓龙盛集团的薄板冷轧钢项目,这是一个可与染料产业相匹敌的另一个制造业基地,全部建成投产后总产值将达50亿元。阮伟兴还是浙江龙盛的第三大股东,但阮水龙再次显现出他在企业管理中“铁石心肠”的一面。除了违规抛售股票的收入上缴公司之外,阮水龙还召集了临时董事会,撤销了阮伟兴的第四届董事会董事候选人资格。
这些事情很细小,小到针头线脑,但细节中可以见到一个管理者的真性情。阮水龙非常崇尚日本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也认真仿效日本企业严格的管理方式,他认为最高境界的管理就是从细节抓起。现在,在龙盛内部,上到董事长总经理,下到普通员工,对管理的每道环节力争做到精打细算,滴水不漏,已经成为一条的铁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