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邹靓 谢晓冬
从银行系基金公司到银行系信托公司,从金融租赁到海外并购,中资银行的综合经营之路正加速迈进。在日前召开的中国银行业变革二十年回顾专题研讨会上,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明确,综合经营已经是当前银行业发展的趋势。
混业趋势日益明朗
国泰君安金融行业分析师伍永刚在谈及银行业发展趋势时表示,“虽然混业经营还没有在法律上予以确认,但是综合化经营的趋势正在进一步强化之中。”
2007年,先有交通银行对湖北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进行收购重组,后有民生银行出资认购陕国投26.58%的股权。同期,交通银行、民生银行连同工行、建行及招行获得金融租赁公司试点资格。此前,交行、工行、建行、浦发已先后成立合资基金公司,农行、中行也在积极申报之中。银行业向除证券、保险之外金融业的股权渗透已经基本没有障碍。
而在综合经营最为关键的证券、保险领域,银行业的交叉销售及更深层次的业务探索并没有止步。
海通证券银行业分析师邱志承指出,商业银行普遍做多中间业务的趋势表明,银行业对其他金融业渗透可以是多样化的。资金托管、基金代销、保险代理以及即将到来的衍生品自营、结算、经纪等业务,赋予商业银行灵活进行综合化经营的潜能。建行、中行等大型国有银行也在公开场合表明了大力发展投资银行业务的态度。
从股权合作到业务合作一路走来,银行业综合化经营的愿景日渐清晰。伍永刚认为,虽然目前我国在法律法规上还没有改变分业经营的框架,但是综合化经营或者说混业经营已经是国际确认的一大趋势,并且我国监管层也已明确了方向。“一方面,在监管上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三方越来越多地进行联合监管的尝试,另一方面也陆续以许可或允许的方式鼓励商业银行进行综合化经营的积极探索。”他说。
不过交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也指出,综合化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隔离是一个需要引起警惕的问题。对此监管部门人士也表示,风险监管一直是中国银监会的重点监管思路,这有赖于监管系统、监管技术及制度设计的完善和进步。
海外扩张提速
在各家中资行日渐坚定地推进混业战略的同时,今年以来,一些中资行也开始高调打出国际化大旗,开始寻求海外并购。从近期的民生银行参股美国联合银行,到工行收购非洲标准银行20%的股权,成为该行第一大股东,今年下半年中资行的海外扩张步伐正在加速迈进。
“这是一种必然趋势。”建设银行研究部高级经理赵庆明分析说。他表示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世界的关联度不断增强以及中国企业正逐渐“走出去”,中国银行业的海外扩张正成为客观需要。
“与此同时,跨国别的经营还能增加银行经营的地域多元化和业务多元化,降低单一市场上经营的风险。且海外很多地方与国内不同,实行混业经营,中资银行可借此积累经验,打造金融产业集团。”赵庆明说。
他认为真正应关心的问题是银行业海外扩张的路径、模式以及风险。从目前来看,国内银行业海外并购除了中行收购新加坡租赁的案例外,目标主要在银行业,且多为中小银行,并集中在亚非地区。赵庆明认为,这符合中资银行目前的普遍现实:即资本实力仍较小,且主要熟悉商业银行业务。
但他认为,在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后,中资银行业可考虑国外的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由于海外存在很多中小型、专业性的此类机构,中资银行在减少并购难度、增加自身业务多元化以及整合力度方面,有所收益。
另外,并购作为海外扩张的一种手段可以积极使用。赵庆明称,由于国外很多地方实行“法人监管”原则,中资银行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的难度比较大。而通过并购,则可以迅速进入当地市场。虽然,这也会面临审查的问题,但除非目标是规模较大的金融集团,一般通过难度不会太大。
“对外扩张还可为中资银行带来多元化的融资平台、业务领域以及较高的海外知名度。”赵庆明说。国外金融市场比较成熟,除股权融资市场外,还有债权融资市场,中资银行可借此建立起多层次、多元化的融资平台,并反过来为其国内业务的发展提供动力支持。
但赵庆明同时表示,海外扩张从来都是一个先易后难的发展过程,在这方面,循序渐进是稳健发展的保障,中资银行的海外扩展也宜从长远的战略视角来看,不宜急于求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