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人们把大盘股的上涨称之为“大象跳舞”。而随着“二八现象”的出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大象跳舞”,而是“大象独舞”了。人们曾经从投资的角度来解释这一现象,认为主要是因为这些大盘股相对估值要低一些,因此在市场资金充裕的情况下,比较容易得到追捧。特别是现在机构投资者队伍发展很快,它们一方面资金规模比较大,同时在操作偏好上也倾向于进行价值投资,因此大盘股得到较多的认同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可是,从“5·30”以来,“大象独舞”的状况日趋严重。客观来说,现在很多大盘股的估值也已经不低了,与一些二线蓝筹股相比,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市盈率,都没有太多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二线蓝筹股继续弱势调整,而大盘股仍然独领风骚,这就不再是可以简单地从投资的角度可以解释的,需要作更全面的分析。
在笔者看来,从市场交易的角度着手,可以透视出时下“大象独舞”的另外一些原因。譬如说,现在谁都知道,股票的估值是不低的,即便是以2008年,甚至是2009年的增长预期来衡量,很多股票(包括大盘股),同样是不便宜的。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大家仍然在讲价值投资,但客观上这已经日渐成为一个较为空洞的话题。对于必须进行投资的操盘者来说,此时他如果坚持从价值投资出发,那么实际上在这方面可能并没有太多的选择,因为此时买大盘股与二线蓝筹实在没有太大的区别。但问题是,由于估值很高,所以无论是哪一类的股票,都面临调整的压力。如果持有二线蓝筹股的话,因为股票品种多,单一股票可能不会有太多的机构参与,因此如果遇到调整的风险,那么只能由这些少数参与者来承担。对于需要考虑流动性的机构投资者来说,对此恐怕是会有所不安的。而如果是持有大盘股,在遇到调整时当然也会下跌,但这个风险是由众多机构共同来承担的,因此相对于单个的投资者机构来说,它就比较能够接受。当然,在调整中一定会出现流动性风险,而且严重的话还会形成“囚徒困境”。但是,由于各机构持有的量都很大,所以一旦发生这种状况事实上谁也不能全身而退,因此就不可能演变为单一机构的风险,同时那种“多杀多”的局面也是大家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除非发生特别的事变,人们对牛市环境的总体预期改变了,否则就不至于出现。因此,在大盘股上,机构可以实现其“抱团取暖”,让整个投资团体来共担调整压力的目的。在这里,大盘股显示了它在交易过程中能够使得风险分散到众多投资者身上的优势。换言之,“大象独舞”也就是在这样一种特殊环境下得以存在并延续。
实际上,“大象独舞”的状况会出现,与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好股票不多也是有关的。行将上市的中国石油,被誉为“亚洲最赚钱的公司”,它的上市无疑会受到追捧。现在证券投资基金可用于股票投资的资产大致在25000亿元左右,如果每个基金都按3%的比例进行标准配置,那么就会形成对中国石油750亿元的需求,而下周中国石油A股的上市额度是30亿元,如果定位在40元的话,流通市值也不过1200亿元,而基金的需求就要占到其中的62.5%。要是基金超配呢?要是再有其它机构投资者也以同样的热情买入呢?可以设想对中国石油的需求会有多大!显然,现在虽然扩容速度很快,但是机构投资者队伍的扩张也很快,因此供求之间的矛盾就无法得到化解,于是也就有太多的资金不断涌向“大象”,驱使“大象”不断地“跳舞”。同时,也因为其它包括二线蓝筹这样的股票无从获得机构资金的标准配置,因此这些“小象”就没有办法起舞,大家在市场上就只能目睹“大象独舞”了。
应该说,目前“大象独舞”的市场环境仍然存在,特殊的交易结构是“二八现象”得以存在的基础之一。显然,作为普通投资者需要接受并且适应这样的事实,唯有这样,才能够真正把握现阶段市场操作的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