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于祥明
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统计,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延续今年以来的乐观趋同,仍大幅增长。其中,两大船舶制造央企——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和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更是订单饱满,成为船舶制造业的当红“主角”。
今年上半年以来的好光景仍在延续,而随着一份份订单的到手,今年我国船舶制造业将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根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最新统计,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造船三大指标大幅增长。其中,全国造船完工量1203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4%;新承接船舶订单6434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20%;手持船舶订单12935万载重吨,同比增长111%。
按英国克拉克松研究公司对世界造船总量的统计数据,我国造船完工量、承接新船订单和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世界市场份额的20%、39%和30%。
更为重要的是,我国船舶制造产业正在从“量”转向“质”变,船舶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从船型看,油船占总量41%,比去年提高8个百分点;集装箱船占15%,提高1个百分点;散货船占34%,下降12个百分点。平均单船吨位由去年的1万吨提高到目前的1.7万吨。
另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出口船舶完工量977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1%,占造船完工总量的81%。与此同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船舶产品出口金额87.6亿美元,同比增长62%,超过去年全年出口总额。据统计,我国船舶产品出口到142个国家和地区。
值得注意的是,中船集团公司和中船重工集团公司两大船舶央企成为此一轮造船热行情下的最大赢家。
据统计,中船集团、中船重工集团前三季度造船完工量、新承接船舶订单、手持船舶订单分别占全国总量的58%、50%和56%。
实际上,“近期两大船舶巨头的订单都非常饱满,一直稳居我国船舶业前两位。”中信建投分析师高晓春说。以中船重工集团为例,不久前公司副总经理董强介绍,公司手持船舶订单2500万载重吨,主要船厂2010年前的任务基本排满,有的船厂订单已经排到2012年。
对此,高晓春认为,饱满的订单不但使这两大船企的运营有所保证,同时也增加了其未来市场变动中的整合优势。
全球船市量价齐升
⊙本报记者 于祥明
随着波罗的海干散货运价指数(BDI)突破11000点大关,全球船市也是量价齐飞。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短期内船价难以下跌,克拉克松新船价格指数继续维持高位或进一步上涨。
据国防科工委船舶行业管理办公室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前三季度新接船舶订单中散货船成交异常活跃。在今年前三季度承接的船舶订单中,散货船占到总量的75%,同比提高48个百分点。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散货船新船成交异常活跃,其主要原因是受国际干散货运输市场持续兴旺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与集装箱船相似,散货船大型化特征进一步显现。据统计,目前单船平均吨位已由去年的4.4万吨提高到6.8万吨。
值得注意的是,自去年起,由于船舶制造的产能急骤扩张,在今年初业内人士预测提醒,“船市风险增大,将出现拐点。”然而,今年船市却一路高歌,量价齐飞。正是散货船兴旺打破了2007年国际造船市场理性回归的预期。
据统计,上半年世界新船成交超1亿载重吨,达1.07亿载重吨,同比增长28%,再超市场普遍预期。其中散货船是主导,成交671艘,同比增长122%;成交量6182.20万载重吨,同比增长约2.5倍,占世界新船成交总量的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