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辆载重20吨的卡车一次载上了40吨的货物,那么它在路上行驶是不是风险很大?
令人关注的是,上述风险很大的“超载”战术也开始在基金中出现。根据本报对于最新的基金3季报统计显示,3季度中,部分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大大超过业绩基准,诸如混合型基金股票投资比例超过股票型基金,生命周期型基金超过股票型基金,个别基金股票投资比例“超载”50%甚至100%的反常情况也开始出现。
种种迹象显示,在今年以来股市持续上涨的压力下,少数基金为了追求基金收益增长速度,而忽视风险采用放大投资杠杆的“超载”策略。这种情况与基金追求长期稳定增值的思维显然相悖。
混合型基金“超载”
通过增加股票仓位,让基金净值“提速”,这样的“创造性做法”并非是3季度中才出现的。早在去年,深圳一家生命周期基金就一度采用了将股票仓位打到近9成,让市场瞠目结舌。
不过,今年3季度,肯定是基金“超载”案例频发的季节。根据最新统计,混和型基金的3季度末平均持股比例达到76%,已经接近80%的股票型基金的基准水平。
这其中,有12只基金季度末的投资比例达到90%以上,最高者近95%,远远超过混合型基金75%以下的股票投资基准。上述混合型基金的实际投资操作,在股票型基金中也不算保守。
截至3季度,混合型基金的平均股票仓位,相比业绩基准高配了12.28个百分点,而同期股票型基金的高配比例仅为1.2个百分点。
另外,在一些股票投资比例较低的基金中,“超载”现象也时有发生。比如北京某风险预算基金实际基准为20%,但公司股票投资比例连续4个季度在40%左右,超载一倍。上海一只配置基金基准指数为35%,但是该基金长年的配置比例在70%以上,也是双倍的投资规模。
可见,一些基金通过过量配置股票,在牛市中获得更快的净值增长的情况已经是非常明显了。
“超载”现象逐季增加
而混合型高配股票的情况在今年以来呈现逐季增多,状况尤其以最新的一季度来得更明显。
以前述的12只“高配”混合型基金为例,去年4季度末,上述基金的平均股票配置比例为75.9%,略高于基准水平。今年1季度末,上升为85%,2季度末达到89.5%,3季度末直线上升到平均92%的水平。可以说,今年以来,上述混合型基金已经成功“摇身”成为一只“隐性”的股票型基金。
但在实际的基金业绩排名中,部分基金仍旧可以混合型基金这样的“稳健”身份参与排名,过度持股将可使得他的业绩排名上获得优势。这可能正是混合型基金较多出现股票仓位“超载”的原因。
一些基金业内人士反映,今年以来在混合型基金业绩增长排名上,已经出现部分混合型基金和股票型基金齐头并进的情况,除了一些基金经理确实能力较强外,隐性持仓较多可能也是一些基金的法宝。
“超载”情况隐患不小
不可否认,部分混合型基金持仓提升,和业内惨烈的业绩排名竞争,以及基金销售中的市场不成熟有关。
目前市场内,还存在大量的基金投资人不分基金类型,不论基金风险波动水平,只追求短期业绩增长率的基金。这样的投资偏好,使得混合型基金在销售市场上先天处于劣势,同时也一定程度上刺激了“超载”现象的发生。
但作为基金管理人,市场一时的不成熟状况,不能成为其投资“变形”、理念动摇的理由。而部分基金操作上只重业绩、轻视过程,无视基金基准的做法,也必然为基金和基金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带来隐患。
投资看长期,“超载”须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