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专版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国内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广告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广告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5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0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0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成功秘诀——反向操作
    基金“一夜长大”
    的隐忧
    建行开通
    华宝兴业基金转换
    基金赎回的五个落脚点
    金融市场需要不断学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基金“一夜长大”的隐忧
    2007年11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兴业基金 钟宁瑶

      

      曾几何时,百亿基金被形容成“巨无霸”,而如今,不过一两年工夫,偏股型基金的平均规模已经突破100亿,百亿基金扩容到104只,最大的将近500亿,且“膨胀”速度之快,令人乍舌。数据显示,最快的一只基金在三季度期初不过1.64亿,三季度中申购量达到130.7亿份,净申购比例高达7969.51% 。

      作为市场上的专业投资者,基金赢得投资者的青睐应该是市场成熟的体现。但增长过快以至于“大跃进”却也令人担忧。有统计表明,国内基金资产规模从0到1万亿元,花了整整9年时间;但从1万亿元到3万亿元,却仅用了6个多月。

      “揠苗助长”的成语人尽皆知,基金也是如此,规模“大跃进”之后,投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投资水准不能及时跟进的话,对投资者来说并非幸事。加之,目前大盘指数震荡走高,投资者的热情持续升温,大量资金借基金入市,膨胀后的基金被迫在高位建仓,且逐渐向大盘蓝筹股集中,将加大投资风险。三季度数据显示,基金“抱团”现象严重,基金持有市值最大的前三大行业的集中度接近持股总市值一半,这其中,前十大重仓股的集中度更是高达45%。

      这种情况下,选择基金前更需谨慎。那么多大的规模最合适?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一般认为,规模太大或者太小都有弊端,太大的话通常只能在大盘股中进行配置,获取超额收益的能力会降低;太小的话,某些个股可能会出现过度配置的现象,业绩波动性加大。但是大小都是相对的,去年的时候,50亿上下是适中的规模,放在眼下的市场中看,这个规模就偏小了。此外,笔者也并不是说“航空母舰”基金就一定不好,彼得林奇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在1990年林奇退休时,规模已经达到140亿美元,其12年的年均投资回报率达到29%。但是,取得如此辉煌业绩的前提,就是投研团队的研究能力和投资水准,都能得到及时有效的保证。

      通常来说,“一夜长大”的基金是因为之前进行了拆分或者大比例分红,如果经过一段时间后,基金业绩仍能够稳定在中上的水平,表明基金经理有驾驭大资金的能力;反之,则需留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