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专版
  • 6:观点·评论
  • 7:金融·证券
  • 8:时事·国内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广告
  • A5:信息披露
  • A6:信息披露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大全
  • A10:信息大全
  • A11:信息大全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广告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版:头版
    下一版  
    pdf
     
     
      | 1版:头版
    证监会要求基金有效控制销售规模
    中国石油今挂牌 或成全球市值最大
    三合一 攀钢集团整体上市方案亮相
    上市公司分类监管重新提上日程
    相信中国制造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上市公司分类监管重新提上日程
    2007年11月0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监管部门正研究制订上市公司风险分类办法,并欲对特殊行业和大公司区别监管

      ⊙本报记者 邵刚

      

      时隔数年后,上市公司的分类监管工作重又被提上监管部门的议事日程。据悉,监管部门正在研究制订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的有关办法,完善上市公司风险处置和托管机制。同时,为进一步明确监管重点,提高监管工作的针对性,监管部门正着手开展针对特殊行业和大型公司监管的研究工作。

      据了解,为进一步夯实市场健康运行的基础,有关部门还在对业绩较差上市公司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类,并拟在此基础上对症下药,以切实改善上市公司整体质量。

      “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监管这一概念并非新生事物,而是重提。”有关专家介绍说,早在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98号文中,即已要求派出机构建立上市公司风险分类监管制度,区分“存在重大风险的上市公司”、“存在一定风险和隐患的上市公司”和“风险较小、运作较为规范的上市公司”三类情形,派出机构应采用不同强度的监管措施。在此基础上,各派出机构纷纷先后制定和完善了有关的风险分类监管措施,“有的出台了相关规章,有的建立了风险预警标记制度,有的依据风险级别实施分级负责”。实践过程中,各地方对风险级别的内涵进行了具体界定,对施加的监管措施强度予以明确,总结了一些经验,这些工作,为统一的上市公司分类监管规章研究和制定工作奠定了一定基础。

      风险分类是完善风险处置和托管机制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保证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意义重大。前不久公开征求意见的《上市公司监管条例》明确规定,上市公司陷入重大危机时,地方政府可对其组织实施托管,并成立专门的托管组织,负责保障公司财产安全,维护公司日常经营管理,组织召开股东大会,改选公司董事会,依法进行信息披露。上市公司风险处置和托管机制的有关细节,也有待进一步明确和完善。

      “上市公司分类监管与证券公司分类监管的出发点有相似之处,就是从配置监管资源、提高监管工作针对性的意义上说,监管工作不应也不可能实现‘一把抓’。”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机构负责人表示。“但二者也有很大的区别,券商行业特点相似,业务区别不大,使得分类监管的现实难度较小,而上市公司行业多种多样,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区别很大,资信的来源和水平不尽相同,如何能够在统一规范的前提下,兼顾各类公司的个性,是一个重要课题。”

      据悉,从更广义的“分类监管”角度而言,除了风险分类和绩差公司分类处置之外,监管部门以抓信息披露入手,正在研究制定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房地产等特殊行业的披露规则,针对特殊行业和特大公司,也正在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监管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