沂源是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县,可就是在这样一个不大的县城里,居然已有3家赫赫有名的上市公司,此外,拟上市公司至少也有了3家以上。由于这些公司的名气响遍天南海北地,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成了沂源的名片。在山东,上市公司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词汇,从政府官员到市民百姓,越来越多的目光在关注这一活跃而富有朝气的企业群体。
对于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的山东,资本市场是一个绕不过去的话题。近年来,山东发力做大这块“蛋糕”,一大批公司通过改制后发行上市,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有上市公司120家,上市股票129只,累计融资折合人民币932.6亿元,融资总额一跃位居全国第4位。
很显然,上市公司已经成为山东市场资金扩容的一个重要角色,但除了其为山东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促进山东的市场化和可持续发展之外,另一个重要的收益是企业自己运用资本市场功能的能力也在不断地获得提高。
回过头看,山东在企业上市这件事上的态度是既积极又审慎,他们本着一个原则: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不搞一哄而起,而是努力让强势企业通过上市变得更强。这种目光下带来的不仅仅是上市公司的数量增加,也从根儿上关注了上市公司的质量。2006年,山东的上市公司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和净利润128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5.3%和17.7%。
在资本市场这个舞台上,山东的一批企业、品牌名声鹊起,也使得“鲁股”大放异彩。用山东省副省长王仁元的话概括:近年来,山东相当数量的上市公司已经成长为地区乃至全国行业的龙头企业,有力地拉动了山东经济的发展。他还说,山东的一批上市公司,通过强强联合、整体上市、产品升级等策略,引领山东的多个支柱产业实现了腾飞。
分析山东的资产重组,确确实实使人感到,山东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改善明显,一批公司通过改革和调整获得了实质性的变化,这为今后保持良性发展打下了一个很坚实的基础。
在后备上市资源储备方面,山东是个很好的样本。有这样的一组数字:迄今已有263家企业进入了山东省发改委建立的上市资源后备库,其中60%以上的注册资本超过3000万元。专家对这些企业的总体评价是:管理规范、技术水平高、市场竞争力强。从这一点上看,未来资本市场的山东博弈是有底气的。
山东的上市公司利用中国东部加快对外开放机遇实现了发展壮大,资本市场也在不断地提升山东上市公司的动作发展水平。专家们认为,就山东的目前情况看,加快对外开放与山东资本市场的发展间已产生了良好的互动关系。
资本市场的建立、完善与发展不是朝夕的事情,所以,山东也在不断地自省,许多地方的领导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都谈到了压力和冲击,他们认为这台大戏刚刚拉开幕布。
王仁元副省长为我们勾勒了山东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要做的几件事:加大后备资源的“板凳深度”;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资本市场中介机构规范发展;发挥好上市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探索建立和完善区域性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山东准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