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最近在提及中国股市时表示,政府会透过市场机制采取一些措施对股市进行调控,而目的就是防止股市出现大起大落。
中国股市已成为国民经济“晴雨表”。一方面,股权分置改革使得中国股市天生的缺陷得到了修补,中国的资本市场涵盖了主要的行业和企业,能够直观地反映宏观经济的基本面,体现出国民经济的基本趋势。另一方面,我国股市参与人数日渐上升,机构投资者成为市场主导,它们不仅对市场稳定起着重大作用,其价值投资理念也使股价更能反映我国的实体经济运行状况。
既然我国实体经济是保持稳步增长的,作为其晴雨表的资本市场显然也不应大起大落。大起大落不仅容易加大市场风险,挫伤投资者的信心,也容易反过来给实体经济带来错误的信息。
而且,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国家将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此举作为我国富民政策的延伸,意义十分重大。而要让更多的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作为参与人数众多的股市被寄予更多期待,这也需要股市保持稳步、健康发展,不能大起大落。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应该将市场化手段与严格的监管措施相结合。
市场化手段是最有效、副作用最小的调控措施。众所周知,我国股市在5·30之前,炒作垃圾股、题材股成风,价值投资的理念被抛弃,引发对股市泡沫的质疑。之所以导致这种情况,除了我国股民投资理财知识不足,跟风意识强烈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我国A股市场流通股供应量的不足。
以工商银行为例,其流通市值仅仅相当于总市值的26%左右,无论是相对于动辄500、600亿发行规模的基金而言,还是相对于每天30多万户的开户数而言,A股市场流动股的供应不足,都是导致盲目炒作成风的根源之一。
随后,已发行H股的上市公司陆续回归内地发行A股,再加上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大量国有股变成流通股,大大缓解了A股供应不足的局面,有利于A股市场的健康发展,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避免股市大起大落,还在于不断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事实证明,越是差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大起大落现象越明显,而越是优质的上市公司,其股价的走势越稳健,因为后者给投资者带来的可收益预期更为明确,投机性更淡薄。因此,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也是避免股市大起大落的捷径。事实上,H股上市公司的回归,就在不断提高A股市场上市公司的整体质量。
同时,要避免股市的大起大落,严格的监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基金的监管为例,其投资理念对股市的起落影响巨大,但是,一些基金频繁买卖,基金交易风格出现类庄股特征的频繁交易行为。
就此,11月4日,中国证监会基金部下发通知,对“参与短线交易,基金投资换手率较高”的问题采取了针对性措施,类似的这种监管将有利于我国股市的健康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对市场的伤害和对投资者信心所造成的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