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焦点
  • 3:财经要闻
  • 4:观点·评论
  • 5:时事·国内
  • 6:信息披露
  • 7:时事·海外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信息披露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环球财讯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1 月 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一年央票意外“跳涨”再创新高
    人民币进入盘整状态
    紧缩预期再起 债市平稳应对
    “20国债(10)”11月12日摘牌
    “网通04”本周四起终止转让
    10月国债市场继续震荡筑底
    欧元频创新高 日元继续疲软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10月国债市场继续震荡筑底
    2007年11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国债协会 朱岩

      

      ——发行与兑付。10月,财政部共发行国债2期,均为记账式国债,总计发行面值575.8亿元,同比减少了32.14亿元。本月无特别国债发行,是近期国债一级市场一个难得的“休整期”。

      10月有两期国债到期,其中:记账式国债1期,到期兑付金额224亿元;凭证式国债1期。此外,10月有10期国债付息。

      截至10月底,记账式国债(含特别国债)托管量为38058.8亿元,环比增加939亿元,较上年末增加9410.6亿元。

      ——二级市场走势。10月中债指数——国债总指数(财富指数)总体小幅回调。月初开于112.33点,月末收于111.91点,月累计小幅下跌0.42点,指数仍处于震荡筑底的过程中。受短期利率飙升影响,10月底中债收益率曲线——中国固定利率国债收益率曲线较上月同期整体上移且偏平化趋势愈加明显。短端的飙升与当月中国石油招股申购有关,其对货币市场的冲击更胜于债券市场,中长端走势还主要受后续特别国债集中发行的影响。

      10月二级市场国债现券共成交1508.3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1407.6亿元;上交所市场100.4亿元;深交所市场0.3亿元),较上月减少389.5亿元。国债质押式回购共成交15990.6亿元(其中:银行间市场14263.8亿元;上交所市场1726.8亿元),比上月大幅减少7249.6亿元。

      ——11月国债市场展望。按照财政部四季度国债发行计划,11月将至少有3期国债发行。其中:记账式国债1期;特别国债2期。11月将有3期国债到期,其中:记账式国债1期,到期兑付金额120亿元;凭证式国债2期。此外,11月将有8期国债付息。

      由于宏观调控措施的收效不明显,宏观经济运行的热度仍然不减,市场又纷纷产生出加息的预期。目前,央行是否实施加息主要是参照物价的走势行事。所以,密切关注和预测CPI的后期走势是当前投资决策的关键。我们分析,物价上涨的更深层次原因还在于货币供应量的持续、快速增长。因此,想短期内控制物价的增长势头会有一定的难度。相应的,相关紧缩政策的继续出台应该是顺理成章的。在此背景下,国债市场就较难出现大幅反弹的局面,指数仍将处于震荡筑底的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