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综合新华社电
政府消息灵通人士说,酝酿已久的中国法定节假日调整已制定初步方案,并将在本周五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在这个方案安排中,国家法定节假日的总天数不仅有所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民族传统节日还被定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农历除夕也将法定放假。
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教授蔡继明认为,将节日与假日融为一体后,民族传统文化就有了一定的载体,可以将之发扬光大。
黄金周调整势在必行
1999年,中国对法定节假日安排进行了调整,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休7天的长假。这种休假安排,为居民出行、购物和休闲提供了时间便利,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作出了贡献,被人们称为黄金周。
从第一个黄金周实现旅游收入141亿元,到今年“十一”黄金周达到642亿元,我国的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然而,黄金周模式的弊端也日渐显现。
黄金周期间,人员流动数量大幅增加,交通拥挤,旅游安全隐患增大。同时,居民大规模集中出游也导致旅游产品短期内供给不足,旅游景区超负荷接待,设施遭破坏现象时有发生。
在经历20多个黄金周后,人们也不断审视着它的疲态:交通“超负荷”、景区“超负荷”、服务“超负荷”,庞大的人口旅游基数,让北京故宫、八达岭长城等著名景区的接待量不断超过最大或最佳接待容量……
增设假日 重视传统
“目前我国的法定节假日中只有春节一个传统节日,法定节假日安排缺乏中国特色。”随着春节、中秋节等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长期致力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工作的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认为。
冯骥才说:“节日遗产不同于艺术遗产,艺术遗产的传承人是艺术传人,而节日遗产的传承者是全民。”他说,只有广大人民过好传统节日,从精神到心理得到满足,节日遗产才能传承下去,这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脉的最好保护。
近年来,一些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呼吁,要重视我国现行法定节假日安排存在的问题,特别是缺乏传统文化特色的问题,呼吁将传统节日变为法定假日,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广听意见 公众参与决策
为调整好国家法定节假日制度,国家有关部门一年多来组织开展了多方面的工作,包括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多次座谈会,不断听取和征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及有关部门的意见和建议,较为广泛地进行了民意调查。
网友们对法定节假日的调整也有着特别的关注。携程网调查数据显示,63.7%的人希望调整黄金周,但建议取消全部黄金周的人只有14.3%;而中青报社会调查中心和新浪网不久前进行的一次联合调查显示,“58.2%的公众希望既有长假也有短假”。
据悉,节假日调整已制定初步方案将在本周五正式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对此,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认为,“国家对法定节假日进行调整,最大的亮点就是民众成为政府决策的‘参谋者’。广泛征求民众意见,体现的就是党和政府以民为本、重视民意的执政理念。”
■分析报道
以小型黄金周取代长假更符国情
⊙本报记者 薛黎 何鹏
热议已久的黄金周调整方案即将浮出水面。消息人士向本报记者透露,原“五一”、“十一”的七天长假将可能缩短为五天。
“以若干小型的黄金周,取代过去的长假,这更符合国情,也能有效避免旅游黄金周带来的出行、住宿等方面的弊端;另外增加传统节日可以带动短途休闲度假旅游,城市周边旅游将成为新的旅游趋势。”业内人士表示。
合理配置旅游资源
旅游景区人满为患,交通出行压力倍增,在多数时间里,黄金周始终与“超负荷”如影相随。
国泰君安分析师陈锡伟对记者说,此次国家调整黄金周制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减轻游客在同一时间由于过于集中而对风景名胜、旅游景区造成的冲击,既保证了游客的出行、旅游质量,又维护了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此外,假期时间的平均分布将使得大众有更多的出游时间选择,增加出游频率,从而改变目前景区旺季吃不下、淡季吃不饱的窘况。”
短途游受益
光大证券分析师朱毅认为,从长期来看,新休假制度的推出以及即将推行的带薪假期将改变人们的旅游习惯,可能会从较低层次的观光游过渡到休闲游,对于部分旅游上市公司来说,也创造出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增加休假次数可以让消费者利用多个短假期进行多次短途旅游,游客对旅游线路需求的结构性变化也会影响整个行业。”
旅游消费仍将快速增长
平安证券分析师文献认为,随着新休假制度的实行,消费者的旅游需求将得到更好地满足,从而将推动整个行业快速发展。
国家旅游局副局长王志发在6日召开的贵州省第二届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说,据预测,2015年,国内旅游将从2006年的13.9亿人次增长到28亿人次。而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入境游接待国。
“从中长期来看,我国经济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可能性仍然较大,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也可能继续上升。”他说,2020 年之前我国旅游行业年均复合增长率可能达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