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特别报道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财经要闻
  • 6:观点·评论
  • 7:环球财讯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理财
  • C11:地产投资·鉴房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2007 年 11 月 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观点·评论
    “港股直通车”
    需防范潜在风险
    提高门槛是对住房
    保障政策的误读
    防治通胀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
    优化进出口结构 “闸门”意识不能松
    防通胀失控更重于应对本币升值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防通胀失控更重于应对本币升值
    2007年11月0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升值对出口和就业的持久负面影响有限,而通胀失控会造成结构性矛盾恶化。如果中国商品价格重置是一个必然过程,控制通胀应该比关注升值放在更优先的地位。

      ⊙陈 勇

      

      对于当前的经济形势,作为一种权衡,升值优于通胀。反过来说,不通胀比不升值对当前更有利,这意味着,如果中国商品价格重置是一个必然过程,控制通胀应该比关注升值放在更优先的地位。这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看。

      一方面,升值对出口和就业的持久负面影响有限。

      无论在理论还是实务上,一个容易接受的观点是,汇率变动是外部失衡(国际收支失衡)的最直接和自然的反应。对于中国日益巨大的国际收支顺差,人民币应该升值,这一点已为各方所接受。

      但是,在人民币升值的步调上,人们的分歧却是明显的。一种看法认为,快速升值会重创出口和就业,不利于中国经济的稳定。然而,事实是,在现有的升值幅度下,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继续快速增长,这种严重的外部失衡与国内经济结构性矛盾的相互强化,已经现实地威胁到中国经济的稳定。

      通过观察日本、德国、韩国和印度在不同时期实现经济赶超时的本币升值和出口情况,我们发现在较长的观察期内,本币升值并没有阻挡这几个国家出口的长期增长趋势。

      而且,即便在一个较短时期,这些国家本币的快速大幅升值也没有导致出口的大幅下降。这意味着,虽然汇率变动一定程度上影响国际收支账户,但是它并不能实质性改变决定东道国在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的实际经济因素。

      日韩的经验表明,如果短期升值幅度较大,可能升值初期出口有较大幅度下降,但随着出口厂商成本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出口增长会逐渐恢复。这是我们在把握人民币升值步调时需要注意的。

      再从就业来看,现有的升值幅度尚未对我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和出口部门的就业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

      我们还注意到一个事实是,我国自2001年加入WTO,出口大幅增长,2005年开始的人民币升值进程也没有影响到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

      不过,我们在此更感兴趣的是,人民币的升值是否造成了中国出口结构的变化,导致出口总量虽然增长了,但出口部门的就业量出现下降呢?

      我们发现,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中国的出口结构出现了优化。根据对有代表性的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和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机电的出口研究发现, 2001年至2007年9月,低附加值的劳动密集型产品服装在总出口所占份额从13.7%下降到了9.5%,而高附加值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份额由44.6%上升到56.4%。

      进一步来看,这种结构变化是否导致了出口部分就业的减少呢?数据表明,由于中国出口总量越来越大,虽然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所占份额减少,但这些产品出口增长仍然很快,2002年后年增长率都接近或超过20%。

      联系到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以及机电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出口的高速增长,我们可以断定,伴随人民币升值,我国出口结构实现了优化,同时,出口部门就业仍有所增加。

      由此而论,保持适度的升值幅度是可取的。反过来也可以说,我们对通胀的控制应该高于对本币升值的反应。

      另一方面,通胀失控会造成结构性矛盾恶化。

      通胀失控引发的矛盾之一是收入分配矛盾;通胀使得初次分配领域的收入差距扩大。在存在工资粘性的情况下,通胀将造成工资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水平相对下降。因为通胀意味着货币的贬值,它使得等量收入只能买到较少的商品。同样,通胀也意味着财货的增值,它使得资产或商品的拥有者的实际财富对货币的比价增加。我们知道,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是我国初次分配领域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货膨胀会使这一差距扩大。

      通胀失控引发的矛盾之二是消费和投资的矛盾;通胀将进一步拉大中国消费和投资缺口。通胀具有对实际消费的抑制和对投资的促进作用。社会消费主要受两个因素影响,一是可支配收入,二是边际消费倾向。由于通胀导致占绝大多数的工资收入群体的实际收入相对下降,这部分群体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从而导致了整个社会的消费倾向降低。另一方面,由于收入增长较为稳定,而物价水平的加速上涨——通货膨胀,意味着社会可支配收入的相对降低。在通胀时期,虽以货币计量的名义消费总量增加,但社会实际消费是趋降的。

      我们观察了2002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和CPI的变化情况,可以看到,在2005年5-10月和今年5月份以来的物价加速上涨过程中,社会消费趋势是下降的。而在温和通胀的情形下(3%以下),社会消费呈现稳定快速的增长势头。

      通胀对投资的促进表现为两个方面:在产品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厂商的直接反应就是扩大生产,如果遇到产能瓶颈,便会扩大投资;另一方面,通胀导致了实际利率的降低,利率反映了货币的时间价值,这实际上意味着,通货膨胀给了债务人(借款者)一笔补贴,使他在未来的时间内可以以较低的价格偿付债务,在通胀水平大于名义利率的情况下,这笔补贴超过了利息。这样,企业借款进行投资的冲动是显而易见的。

      (作者单位:海通证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