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观点·评论
  • 8:广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12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6版:基金·投资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6版:基金·投资基金
    我的“基民”生涯
    开基呈现弱市
    封基价跌量减
    选择个性化基金的五个标志
    什么是债券基金?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我的“基民”生涯
    2007年11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大伟 制图
      ⊙阿鑫

      

      由于炒股的收益太少而且很不稳定,2005年9月,我在网上冲浪时看到开放式基金收益比较稳定,频频分红。当时正值行情低迷时期,赚钱很难,而有的开放式基金还居然能够每隔几个月就分红,虽然只有两毛左右,能分到五毛钱的已属高分红,但也感觉难能可贵。于是试探性地在银行开户,买入了开放式基金,同时留了一点钱继续投资股市。当时还搞不清楚前端收费与后端收费的区别,银行员工也不清楚,说是都差不多,于是至今我的账户上既有前端收费的,也有后端收费的。那时真像一块海绵一样,不断地在网上搜索一切与基金有关的知识,边学边操练,出来一个新品种就去尝试买,有高分红就去买,结果我现在的账户已有基金多达10几个,虽然因为用钱的原因赎回了几个,但到今天我回头再看,凡是赎回都是错误的,当时都只赚了1两毛钱,而基金净值都升到天上去了。

      以后就知道学会捂住基金,特别是老基金。有些基金在一个阶段表现并不怎么样,涨得慢跌得快,后来我知道这是基金经理在调仓;熬过这个阶段后就会发现基金就像生了翅膀一样不断上涨,甚至股市下跌基金还照样上涨,于是我明白了什么叫基金投资的耐心。

      今年我算了一下,基金投资十来万,账面收益加分红赚了四到五万,其中有两只基金市值已经翻番,比历年股票投资收益都高,也比我今年炒股收益高得多,我想有几点经验可供大家借鉴:

      一是要有耐心,让基金经理有时间安排调仓,不要轻易放跑一匹黑马。

      二是善用直销方式购买基金,尽量减少手续费。我所在的城市只有几家大银行,今年兴业银行才进来,我立刻开户,通过银联通购买基金,手续费打了四折,现在交行也在开展类似的活动了。当然,毕竟在银行买基金比较方便,银行网站容易打开,每天都有净值更新,可以看到自己拥有的市值又增加了多少;而基金公司网站随着访问量的增大,经常拥堵难以打开,忙了半天什么也没看见,让人心里总有点惴惴不安,不知道自己那点基金的去向。看来今后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三是一旦购入股票型基金,要做长期投资的准备。我喜欢买后端收费基金,一方面申购时基金份额多一些,另一方面只要投资时间足够长,手续费就越来越少。这就要求在购买前尽量考虑周全,留足生活备用金,并将货币基金作为现金管理的主要方式,以免迫不得已赎回基金。长期炒股使我的风险承受能力大大增强,我对于基金一时的大幅下跌并不在意,看好长期的发展。比如今年7-9月份随着股市的调整,基金下跌甚烈,我周围很多人都赎回了基金,并劝我也尽快赎回,我没有同意,反而趁低进行了基金转换,即把货币基金逐步转换为股票基金,在10月份至今取得了不菲收获。

      四是购入基金后,立刻将分红方式改为再投资。既然我们认为从去年以来的股市上涨是牛市的开端,那么为了获取复利,完全有必要将分红再投资到基金中,有理由相信:基金经理会为我们,同时更重要的,也是为他本人和基金公司创造更大的财富和商誉。

      五是选择能够经常恒定分红的基金。我不太喜欢不分红的基金,因为炒股经常坐电梯的感受并不美妙;同时对复利的追求也是分红存在的理由。分红不能在行情好的时候就大分特分,而在股市调整的时候却一毛不拔,每次不必分得过多,以免卖出大量有潜力的股票,只要能够保持每年10%-15%的分红数量就相当不错了。

      六是宁愿购买老基金,特别是去年行情低迷时发行的基金,也不要去购买新基金。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在牛市当中老基金的收益率比新基金高得多。至于净值高低之惑,只有那些新基民才有,对我来说,只有不断去发现有赚钱能力的基金,而不是等待新基金的发行。

      七是要在一次性投资的基础上坚持定投。我从去年底开始,每月从工资中拿出1000元,分别投资到一个股票型基金500元,一个平衡型基金500元,坚持至今。同时如果有较大额资金在手,也不排斥在行情下跌时一次性投资。现在回头再看对账单,发现基金波动挺大的,不管是股票型的还是平衡型的,而定投确实摊平了成本,虽然只有一年,成效还是比较显著的,更重要的是:让我养成了强制储蓄的习惯,眼看着收入稳步增长,真是做梦都会笑醒。当然,这是开个玩笑!

      以上是经验和教训,共同分享。因为我也分享了很多基友的宝贵经验,同时从基金公司的网站学到了大量有益的知识,并转化成我的财富。虽然这笔财富现在看来还是很不起眼的,但我坚信:复利的威力是巨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