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观点·评论
  • 8:广告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海外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12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0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0版:基金·投资者教育
    基金新政对封转开有多大影响?
    投资基金前
    需解决哪些困惑
    震荡时清点一下自己的投资
    大学毕业生不妨坚持基金定投
    垃圾股的宿命
    博时基金关爱助学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震荡时清点一下自己的投资
    2007年11月12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兴业基金 李小天

      

      行情走到四季度,市场忐忑的气氛在升温。沪指从6124的高位起跳,最低甚至跌穿了5500点,时长半个月的调整让许多投资者开始坐立不安,震荡何时休,再度成为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只赚指数不赚钱”早已非新鲜事。有统计显示,截至11月5日,自530大跌以来,仍有968只A股复权收盘价比5月29日的收盘价要低——它们阴沉着脸,与喜气洋洋的指数阴阳两隔。

      “赚钱没有以前容易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开始感慨。在这种情况下,有多少投资者能够做到心中有底呢?投资大师巴菲特曾经告诫投资者,那些无法做到自己的股票大跌市值损失50%仍坚决持股不动的投资者,就不要投资股票。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本来就是投资入市的第一课。

      坐视自己的投资亏损无疑不是一个好主意,巴菲特的理论同样有着强有力的支撑。在其10月下旬来到中国的时候就曾表示:他不依据宏观因素,比如GDP等来做投资决定,而是这个公司本身,其发展如何,公司治理如何,管理模式如何,员工合作精神如何。

      巴菲特认为,有很多公司的目标都不清楚,很少有公司非常清楚他们的目标,而他就是投资那些很清楚自己要干什么、有很好的管理团队、有很好的服务客户的理念的公司。

      而基金等主流机构对于市场一贯秉承的理念正是“价值投资”,而价值投资的真髓正在于其所投资的公司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把自己当作企业经理人一样投资上市公司”,正是诸多基金公司奉行的投资理念。

      实际上,投资基金也是一样的道理。基金公司的投研实力、公司文化以及对待投资者的态度等等,都值得投资者细细甄选。此外,从业绩表现来看,仅仅看基金公司在一个阶段的净值增长也是不够的,作为一种长期投资品种,基金的长期投资能力才更值得看重。

      一位资深业内人士称,如果一只基金能够在市场上涨的时候名列涨幅前三分之一阵营,而在市场下跌的时候名列抗跌前三分之一阵营,并以这样的业绩维持两到三年,其整体投资实力肯定在所有同类基金中名列前茅,他会毫不犹豫地把钱交给他们来管理。作为检验投资基金的标准,亦可作为投资者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