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于11月10日宣布,从2007年11月26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今年第九次上调,调整后存款准备金率已达到13.5%的水平。
德邦证券:
我国宏观经济景气度一直呈快速上升趋势,目前已经连续两个月处在偏热状态。各个经济指标,包括投资、消费、CPI等都有加速上行趋势,表明经济持续偏热最后演变为过热的可能性依然存在。但是由于美国降息以及欧洲、日本央行同时停止了加息进程,中国单独加息将把人民币升值推向全球瞩目的风尖浪口,这使得中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大大缩小,市场普遍预期的再次加息不得不一再拖延,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可以看成是央行拖延加息进程而不得已采取的替代措施。而存款准备金率经过此次调整后已经超过1987年经济过热时13%的最高水平,货币政策未来的实际操作空间已非常有限。这一政策不仅收紧了市场资金供应渠道,而且对大盘权重的银行板块构成直接利空,市场短期承受压力偏大。在未来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回旋余地大幅缩小的时候,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重心将转移到财政政策和行政措施上,这对市场的直接打击力度将较货币政策更加直接。
中金公司:
在央行放松外汇占款对冲力度背景下,持续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难以显著收缩银行体系的流动性。部分银行感觉流动性紧张主要是因为第三方存管和打新股带来了资金的剧烈波动,这一因素可能在2008年有所减弱。短期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提高0.5个百分点对盈利影响有限;长期看,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会带来银行信贷增速放缓,但对盈利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宏观调控的目的只是将中国经济从趋向过热调整为更可持续的增长状态,放松外汇占款对冲力度下的准备金率调整、实体经济资本回报率保持高位下的小幅加息难以改变银行盈利快速增长趋势。目前A股银行2008年的平均市盈率为24.8倍,在市场中还处于较低水平,维持银行股推荐的投资评级。
齐鲁证券:
央行货币政策在注重经济增长、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等多个目标之间的全面协调、实现可持续发展方面成效日益显著。但今年以来物价上涨压力不减,固定资产投资也有过热趋势,经济全面发展良好背景下所面临的挑战也长期存在,过剩流动性使得央行货币政策面临较大压力。从央行表示来看,此次存款准备金上调实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我们认为,下阶段管理层将在稳定物价防止通货膨胀方面加大力度,相关措施在可预期的时间内或将接连出台。按照央行的一贯做法,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之后,在10月份CPI公布以后,预计今年第六次加息27个基点已经为期不远。虽然货币政策未有针对证券市场的目标,但由此形成的资金供应紧张将影响市场热情。
兴业证券:
在通胀预期加大、实际利率依然为负情况下,预计央行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继续采取数量型调控措施,加息可能性增加。孤立地看,紧缩性调控措施对于资产价格上涨有影响,但是考虑到国际环境以及目前负利率状况,紧缩性调控措施对股票等资产价格上涨抑制作用不大。一方面,在美元加速贬值,而中国经济维持强势背景下,加息预期使得人民币升值动力进一步加大。中国输入型流动性过剩格局难以改变,这必然带来资产价格的持续膨胀。而且在紧缩流动性政策调控下,资产泡沫的进程将延长,资产泡沫的特征呈现出“泡泡浴”——不同特征的资产泡沫此起彼伏。另一方面,目前实际利率依然为负,居民储蓄搬家进一步释放流动性的趋势仍将继续。
近期宏观面仍然面临很多的不确定性,因此A股市场整体将依然维持强势整理,但这正是为跨年度行情作准备的好时机。我们判断,11月底前后宏观面、资金面的紧张气氛都有望缓解,在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上市公司基本面依然健康支持下,A股市场可望展开跨年度行情。
东方证券:
目前宏观层面流动性的过剩主要是由于储蓄过剩影响的,在不改变经济快速增长趋势的情形下,利率及存款准备金调整等货币政策就不会影响宏观层面的流动性过剩。本次准备金率上调仍然没有改变当前流动性充裕的趋势。从抑制经济过热和通胀的角度看,央行可能继续提升存贷款基准利率。但美联储前次大幅降息对央行再次动用利率工具产生一定的压力。
海通证券:
今年以来,除了3月份和7月份没有使用此货币政策,其它时间央行保持平均每月一次的存款准备金率调整频率。从目前情况来看,调整频率还将进一步加快,我们预计央行仍有可能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虽然央行今年以来不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影响很小,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股市所产生的累积效应需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