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申万研究所 李慧勇
国家统计局昨天公布了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数据,笔者认为从中透出以下几个值得注意的信息。
——通胀压力明显加大。尽管绝对涨幅和8月份涨幅相同,但由于推动CPI上涨的因素不同,10月份通胀压力的强度要大于当时。一是新涨价力量对CPI的拉动作用增强。二是非食品价格尤其是服务项目价格对CPI上涨的推动作用增强。另外从通胀的另一指标工业品出厂价格走势来看,通胀压力加大的迹象也很明显。
——通胀长期化风险加大,形势不容乐观。我们认为,对通胀风险的判断要关注通胀率的变化,但更要关注影响通胀高低的基本因素的变化。我们在3月份就提出通胀时代即将到来,当时我们预见通胀的四个因素:一是消费的启动和国家对新增产能的限制,使得产品过剩的情况有所好转;二是过去几年产业整合带来的产业集中度的提高使得企业定价能力增强;三是流动性过剩尤其是M1的高速增长将最终体现在价格方面;四是原材料(包括农产品)价格和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相当一部分要靠涨价来消化。在可以看到的将来,这四个因素都将存在甚至会有所强化,通胀长期化的风险毫无疑问仍然很大。
不过,这并不是说通胀率一直会叠创新高,实际上由于去年同期基数较高的原因,我们预计年底通胀率会回落到5%左右。明年的通胀率到底会有多高,既要考虑基本面的因素也要考虑统计方面的技术因素。基本面的因素对CPI的推动作用将继续存在,这决定了明年的CPI涨幅仍将维持高位,而猪肉价格涨幅的回落以及基数的提高可能使得CPI涨幅回落。总体上我们预计2008年通胀率在4%左右,比今年回落0.7个百分点。不过考虑到政府推进资源价格改革的决心大于我们此前的预期,明年的CPI涨幅也存在超出我们预期的可能。
——抑制通胀既要升息也要升值。适度的通胀有利于消费和企业盈利,但过高的通胀则对企业盈利和消费增长不利。从3季度的数据看,由于通胀率大幅度攀升,实际消费增长率已经出现了放慢的迹象。为了规避通胀对货币购买力的侵蚀,居民储蓄分流的速度也在加快,10月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已经回落到3.7%的历史低点。一方面是民生问题,一方面是金融稳定问题,这两方面都迫使国家必须把控制通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重中之重。
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国家仍将采取加息和升值并重的方法来抑制通胀。在利率方面,我们认为未来至少还有100个基点的加息空间,其中年内加息27个基点,时间最快可能在本周。在汇率方面,我们维持“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1:7.34,升值6%;明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到1:6.75,升值8%”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