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专版
  • 8:广告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3版:基金·封面文章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3版:基金·封面文章
    手握数千亿巨资基金准备抄底?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手握数千亿巨资基金准备抄底?
    2007年1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张大伟 制图
      手握数千亿巨资

      基金准备抄底?

      一路上涨的上证指数,终于在第四季度步入了一轮年度最大的调整。上证综指自10月16日创出6124.04点高位后,即掉头向下,一度下探至5032.58点,月度最大跌幅超过18%。

      市场大震荡期间,基金究竟在做些什么?资金面真的趋于紧张吗?基金调仓减仓的方向又是如何?面对不断调整的市场,也有不少基金宁愿选择“多看少动”的做法。一贯保持同一声音的基金似乎对市场的判断出现了明显分歧。

      ⊙本报记者 郑焰 安仲文

      资金面紧张?

      在此轮震荡行情中,市场资金面情况成为焦点。作为本轮牛市最大的机构投资者,这一关注又在某种程度上转化为了对老基金仓位的揣测与新基金入场的期待。

      11月4日,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基金行业风险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将老基金的持续营销活动纳入规模控制之中。汇丰晋信基金公司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将暂停原计划发售60亿规模的升龙基金组合持续营销活动。据Wind统计,目前共有三十余只基金暂停申购,14只基金暂停大额申购。

      另一方面,四季度是资金回笼的传统月度。加息、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种种手段或将发挥作用,而CPI的高位运行又令紧缩政策不可避免。

      种种迹象,似乎令市场的观望气氛更加浓郁。中登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前一周五个交易日内基金新增开户总数仅为35.4万户,创下最近三个月以来的新低。

      但是,资金面是否真的步入紧张?过剩的流动性在一夜之间蒸发了吗?似乎也不尽然。

      数千亿巨资蠢蠢欲动

      “与‘5·30’基金的满仓下跌不同,此轮下跌前,基金多有主动减仓现象。目前,基金的平均仓位多在60%与70%间。而大规模的赎回潮也没有出现。这些都是值得期待的因素。”申万巴黎投资总监常永涛对《上海证券报》表示。常透露,该公司旗下一只基金的仓位甚至已低至四成。

      据三季报显示,三季末,334只基金的总资产已达2.92万亿元,其中股票型基金资产净值为1.62万亿。以70%的平均仓位计,目前仅股票型基金手中便握有近5000亿现金。

      随着市场调整的深入,一度受限的基金持续营销重新启动。上周五,工银核心价值拆分销售,总规模上限为100亿元。国泰沪深300指数基金也于该日集中申购,募集规模拟不超过150亿元。本周一,东方精选基金将恢复申购。南方隆元产业基金将于明日展开上限150亿的集中申购。此外,华夏行业精选、金鹰成分优选基金也将于近期开卖,上限分别为150亿与100亿。基金景阳、基金科讯的“封转开”方案已经获得持有人大会通过。保守估计,上述基金将为近期市场带来700多亿的新增资金。

      新增资金的另一个突破或将体现在QFII额度方面。今年10月间,证监会主席尚福林曾表示,有望于年底之前将QFII的投资总额度由现在的100亿美元扩大到300亿美元。时距年底不过两月,而QFII额度尚有近200亿美元的扩展空间,不得不令人期待。

      与反复盘整的市场相比,数千亿资金也正蠢蠢欲动。

      积极调仓瞄准明年

      一方面是深度调整的市场,一方面是充裕的现金。随着越来越多的股票以相对诱人的价格出现,有些基金管理人也开始坐不住了。

      深圳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基金经理向记者坦承,目前正利用市场震荡调整仓位,逢低买入一些已经很便宜的个股,同时为了应对目前整体相对高估的市场,基金的仓位已经稍有下降。

      “不过基金减仓幅度不大,我只减了六七个点,主要是为明年的投资做一些资金的储备,储备的品种包括消费品、金融、地产,这些行业在明年可能有不错的成长预期,同时金融、地产股也还将是投资的主线。”这位基金经理承认,调仓的还包括一些波段性操作的品种。

      巨田优选基金经理冀洪涛也表示:“目前阶段最佳的防御措施就是稍微降低仓位,同时调仓买进一些优质的个股去做资产投资,这是为了尽可能地让基金持有人的损失降到最低。”

      按照冀洪涛的策略,四季度以及明年的投资将涵盖三大投资主题。其一,将坚持对资源股的长期投资,追求有资源优势的上市公司,围绕资产价值、资源价值重估进行投资选择;其二,资产注入和央企的整体上市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的主题;其三,大金融和大地产的概念将是明年关注的一大重点。人民币升值以及经济增长等因素有望给金融业提供超额的喜悦,而地产因消费升级和经济快速增长会在今后几年继续保持上升能力。

      “以沪深300指数计算,在目前的点位上,2007年市盈率为36倍,2008年为26倍, 2009年22倍。考虑到A股市场的高成长性,我认为市场下跌空间有限。”申万巴黎常永涛表示。

      保持现状以静制动

      但是,并非所有人都如此乐观。与前期的抱团取暖,步调一致相比,众基金对当前市场的判断显然出现了分化。

      “目前,业界对市场判断的观点并不清晰,存在分歧。还没有强有力的声音出来说未来会怎么走。”常永涛说。

      “基金在等什么?我想很多人在等上涨趋势形成。”业内人士分析表示。

      广发投资部副总兼广发稳健增长基金经理何震表示,近期的“市场很难看懂。”他解释道,在市场还不是很明朗的情况下,其管理的基金采取了较为保守的策略,对仓位未做明显调整,也无意在此时抄底。“我管理的基金目前走势比较平稳,基金赎回申购也未出现明显的波动。”何震表示,在“未看懂的市场中”保持现状或许是较好的选择。

      南方隆元基金经理吕一凡也表示,在寻找确定性成长公司这一理念的支撑下,目前部分上市公司即使通过下跌降低了估值水平,但是如果业绩增长轨迹发生了改变,也不能贸然抄底。

      “牛市是一轮长跑。”吕一凡形象地表示,每一次调整都让部分股票和部分投资者退出了比赛,牛市长跑最后的胜利将属于长期价值投资者和真正的绩优公司,而股指的运动也遵循着螺旋式上升的规律。因此,吕一凡认为,个股选择上,基金将重点挑选“有壁垒,估值合理”的优势股票。

      尽管上证综指已经下跌了近1000点,但市场整体高估的局面并未有明显的改观,因此在目前这个点位谁都不敢轻举妄动,大机构之间的博弈也日益白热化。市场往往会褒奖那些敢于在别人犹豫的时候果断出手的人,未来股市如何走依然充满了变数,但有一点已经渐趋明朗,那就是在这之前基金业绩普涨的格局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基金业绩的大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