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屈红燕
初见王先生,觉得是一个很普通的人。一口吴侬软语,人高高瘦瘦,架着一幅眼镜,甚至说话有点磕磕绊绊,与印象中私募基金经理意气风发和口若悬河的恣态相去甚远。但是随着谈话的深入,你会为他的精细谨慎和胆识过人所吸引。
在黄金股上两年二十倍的投资收益堪称经典,但他却在黄金股飙升之际选择抽身离去,将大笔资金投到金交所的黄金现货上,即将开出的黄金期货也是他将来重点布局的对象。交谈当中,他最爱说的一句话就是“大资金必须有周密的战略布局”。可能也正是这种战略布局的思想,王先生才能拿得住黄金股轻易不放。这次离开从黄金股转战黄金现现货也是他的战略布局之一,但是否正确需要时间检验。
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王先生打着鲜明的时代烙印,他对马克思的唯物发展观和毛泽东的军事理论情有独衷,他说是这两个理论而不是西方的投资理论指导他客观发展地去看问题。脱离尘世纷挠、追求逍遥自由境界的老庄哲学是他调节投资心态的法宝。“我个人有个特点,就是在选择股票上主观性很强,不为外界所干扰,不为别人推荐的快速赚钱品种所动。一般的散户,甚至基金都是涨个20%—30%就出来了,一个股票往往是这帮人走了那帮人来,但我认定的公司自己心里有底,就拿着不放。”
大手笔的投资并不代表王先生是一个胆大的人,其实他是一个极其谨慎的人。虽然身价不菲,但他自己没有车,也不想去学会开车,他不想冒险,着急用车的时候,他就拉上绍兴轻纺城里的老板们临时当司机跟他跑一趟。一个胆小谨慎的人为什么敢于将数亿资金砸在一只股票上或一个投资品种上,王先生的答案是调研,他战略部局之前往往进行几个月的调研,只有当有充分的把握,他才敢于进行投资。“我不赞成分散投资,分散投资说明你对自己投资的股票没有信心,我希望能够稳准狠。”
当记者表示几个月的调研往往会丧失投资良机时,王先生笑着说,所以他的调研往往在熊市中进行的,在熊市中已经对优质公司的状况了解清楚,熊市中布局稳当的龙头公司,如招商银行、万科等,但熊牛转换后,投资就要换档,主张布局涨势更加凌厉的优质小盘股。
虽然创造了2年20倍堪称投资神话,一个人管理着10亿左右的资金,王先生对投资的态度仍然如履薄冰,谨慎有加。他说,“在投资领域,过往的业绩不能代表任何东西,这里没有老师,只有勤奋的学生和不勤奋的学生。”王先生显然是个勤奋的学生,他每天上午6点钟准时起床,浏览各种信息,晚上到10点多钟依然要接听客户的电话。
投资除了需要大智慧,也需要良好的心态。他说,股市如一面镜子,可以照出每个人的缺点,比如贪婪、恐惧和犹疑,通过炒股可以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及时去改正、修正、完善自身,股市的涨跌磨练了人的意志,完善自我。“管理这么多资金,面对许多不同状况的客户,我必须排除来自各方对我投资决策的干扰,有时很痛苦,但必须坚定自己的理念和决策,相信自己是掌握真理者。”
一方水土一方人,绍兴曾以出师爷而名满天下,清代有句俗谚说:“无绍不成衙。”而精细谨严和善于谋划正是绍兴师爷的特点,在王先生的身上,这两点也在有意无意中得以展现。王先生出生于一个教师家庭,他的父母曾是有些绍兴家庭中两代人的老师,他最大的愿望是能够赚钱之后用来办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