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特别报道
  • 4:观点·评论
  • 5:金融·证券
  • 6:时事
  • 7:专版
  • 8:广告
  • 9:特别报道
  • 10:特别报道
  • 11:特别报道
  • 12:特别报道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信息大全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A8:上证研究院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A25:信息披露
  • A26:信息披露
  • A27:信息披露
  • A28:信息披露
  • A29:信息披露
  • A30:信息披露
  • A31:信息披露
  • A32:信息披露
  • B1:理财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B9:艺术财经
  • B10:艺术财经
  • B11:艺术财经
  • B12:艺术财经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私募
  • C16:基金·人物
  •  
      2007 年 11 月 1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7版: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严复和梁启超:
    早期经济学翻译大家
    阿德尔曼:均等化增长要以平等为目标
    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
    ■多声道
    “自废中医”:抛弃中华文明精华不可取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自废中医”:抛弃中华文明精华不可取
    2007年11月1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梁雨霞

      

      在国内,有人跟中医较上了劲儿,一些学者发起了一个联署废中医的活动。消息传到德国,德国人的反应是什么呢?一个学术“牛人”向媒体喊话:“中医中药不能废”—— 此人正是领导混合疗法与自然疗法专业的教授。

      西方的“独行侠”拯救东方的“江湖骗子”? 中医在西方原本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谬矣!诚然,你很难在西方看到大型的中医院,然而,这不等于西方人不接受中医。事实上,西方人也是很乐意接受自然疗法的,越来越多的人将大量采用草药和保守疗法的中医视为一种自然疗法。

      随着中西医交流的深入,以中医为招牌的诊所多了起来,以中医为主题的宣介会多了起来,药房里的草药多了起来,医生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地结合了中医的一些疗法。

      也许,经过语言、外形以及包装等改头换面后,中医元素变得不那么容易辨认了。 可是,这有什么关系呢?对于病人来说,不管中医还是西医,最理想的选择,莫过于疗效又好又快,花钱不多痛苦小,毒副作用少。

      道理听起来够简单。然而,在现实中,人们还是会出现各种误判,比如,有人相信, 新药的疗效一定比现有的药更好。果真如此吗?专家告诉你:新药一般会以新功能作为卖点,但采用新药的疗法是否比原来的更好,这是很难评定的,但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更贵。

      但凡是药,无论是西药还是中药,都需要不断地试验观察和筛选。两者最大的不同,也许是中药的试验周期更长,并且对象是病人。

      西药的研制和生产,因为要考虑到成本和经济效益,必须大大加快试验周期,试验的对象,首先是小白鼠等动物,其次才是为数不多的志愿者。

      出于纯粹的企业行为,制药厂会注重并强调其产品的立竿见影的疗效,如果其产品的副作用是长期的和慢性的,人们很难会归咎于某种药品的使用,制药厂也就乐得钻空子了。

      说到西药的副作用,不能不提一下发生于五十年前的一桩丑闻。康泰克 (Contergan)是一种镇定类产品,被认为是一种安全的产品,并于1957年推向市场。

      然而,其始料不及的副作用,让很多服药者并没能睡上几天好觉。 在1961年和1962年期间,西德医药界爆发了一桩悲剧丑闻:人们发现,服用康泰克的孕妇们,纷纷产下了手脚不全的怪胎。在今天的德国,有两千多人中年残疾人是当初“康泰克事件”的直接受害者。

      为了降低药品的副作用风险 ,也为了节省成本和寻找灵感, 制药厂把眼光越来越多地投向了各种所谓的“土著知识”。例如,分析和提取中药的有效成份,制成受专利保护的“新药”,早就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了。

      现在,国内却有声音要“自废中医”,这是一种学术性的科学辩论?还是一种主观的道德判断?这让人难以理解。

      其实,中医也好,西医也罢,本来这都是人类获得的某种客观经验,经验性的东西需要靠经验反复检验。所以,我们既需要珍惜我们既有的中医经验,绝不该放弃继续探索中医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