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对打新股的热衷之情,在近两个月内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近30家保险机构集体出动,先后动用879亿元、3040亿元、2649亿元保险资金为中海油服、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三只能源股的首发捧场,累计获配投入资金分别达4.75亿元、63.51亿元、74.14亿元。相隔不到两个月,动用资金量却已增加了7000多亿元。
这三次“大手笔”后,保险资金今年在一级市场的获配总量达到562.59亿元,远远超出去年整年的水平。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打新”提速的形势来看,保险机构势必不会错过随后登场的新疆金风科技、太平洋保险等首发大戏,保险机构在整个获配军团中的领头羊角色越发凸显。
保险资金今年9月以来主要“打新”情况
中海油服 | 中国神华 | 中国石油 | |
累计申购动用资金 | 879亿元 | 2649亿元 | 3040亿元 |
累计获配投入资金 | 4.75亿元 | 74.14亿元 | 63.51亿元 |
合计获配次数 | 72次 | 62次 | 68次 |
打新收益(以上市首日开盘价计算) | 6亿元 | 62亿元 | 121亿元 |
注:根据wind数据整理
55家险企参与首发增发
根据Wind资讯最新数据统计,今年1月1日至11月19日,共55家保险机构参与了首发、增发的获配,累计获配投入资金达到562.59亿元,与去年整年349.51亿元相比,增幅达到了61%。尤其是在9月份中海油服登场后,保险资金在一级市场的获配资金额增量明显提速。
经记者粗略计算发现,在今年11个多月中,保险机构参与首发、增发申购的动用资金量已突破两万亿元大关,达到2.04万亿元。离记者上次统计(9月24日)相隔不到两个月,动用资金量却已增加了7000多万元。
除资金量增加外,与上次统计相比后不难发现,这两个月来,又有5家保险机构加入了首发、增发的获配行列中,分别是长江养老保险、大众保险、首创安泰人寿、天安保险和永诚保险。
尽管新兵不断涌入,不过,无论从申购动用资金还是获配资金上来看,以国寿、平安、太保为首的老牌中资保险公司仍占据着市场的半壁江山,紧随而至的是泰康、新华、人保,华泰、中再、太平则属第三梯队,保险资金首发增发基本呈现“三三制”格局。事实上,这也与保险公司的保费规模、市场份额的大小息息相关。
具体到获配资金规模,平安人寿以131.11亿元居首,国寿股份以129.96亿元次之,泰康人寿虽为“老三”,但61.07亿元的成绩远落后于前两家。获配资金量超过10亿元的还有,新华人寿41.93亿元,太保人寿38.39亿元,国寿集团34.45亿元,人保财险23.17亿元,太平人寿19.14亿元。从近一年来的获配资金规模数据来看,平安人寿和国寿股份基本难分伯仲,两巨头的获配资金额就已接近半数。
从参与次数来看,泰康人寿一直保持着最为积极的形象,累计配售次数568次。参与首发、增发累计超过两百次的保险机构分别还有,平安人寿404次,太保人寿402次,太平人寿378次,新华人寿343次,国寿股份325次,华泰财险274次,人保寿险236次。
3成资金追捧能源股
与9月份数据相比不难发现,保险资金今年申购动用资金量突破两万亿元大关,主要归于保险机构近期在三只能源股首发上的全情投入。
通过对Wind最新数据的计算,记者发现,保险机构合计动用6568亿元参与了中海油服、中国石油、中国神华的首发,占今年保险资金申购动用资金总量的三成左右。保险机构在这三只能源新股上的获配资金总额达到142.4亿元。此番热捧场景甚至超过了此前对北京银行、建设银行的投资热情。
综合三个能源股“打新”排名表来看,寿险公司稳坐前三名席位。在中国石油“打新”上,平安人寿以获配19.87亿元居首,国寿股份获配12.66亿元紧随其后,新华人寿获配6.08亿元位列第三。
在中国神华上诸保险机构也大有斩获,国寿股份以获配19.65亿元领先于平安人寿(15.6亿元)。而在中海油服上,新华人寿、平安人寿、泰康人寿分别以9330万元、6689万元、5340万元成为获配军团中的佼佼者。
30多家保险机构在三只能源股“打新”上,赚得盆满钵满。以三只能源股上市首日开盘价计算,记者粗略计算结果为,保险机构在中石油、中国神华、中海油服上的“打新”收益分别为121亿元、62亿元、6亿元,合计189亿元。
万亿打新资金来源
首发热捧增发冷场的投资心态,在保险机构的身上体现得较为明显。“在资本市场大起大落的当口,打新股最合适我们这些盘子不太大的保险公司,无风险、稳赚钱。”一家寿险公司投资部高级经理向记者如是坦言。
而据记者了解,上述人士所在的公司今年以来已参与了20多只新股的首发,动用资金也有上百亿元规模,尤其是在9月份以来,更是倾注全力参与到中海油服、中国神华、中石油这三只蓝筹能源股的首发申购中。“我们的投资策略基本是:集中资金打新股,上市后迅速抛售。”
这不只是一家保险机构的投资心态。就连身处投资军团第一梯队中的国寿、平安、太保也开始日渐青睐于“打新”,增发频率锐减。
保险机构“打新”急先锋、领头羊的角色已毋庸置疑,那么,两万亿元如此规模庞大的“打新”资金从何而来?这也是市场人士一直较为关心的话题之一。行业资深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从近期保险机构参与资本市场的情况来看,他们的“打新”资金通常来自于两个渠道:第一,随着二级市场股价的不断走高,保险资金开始逐步减仓,从二级市场撤出的资金被用于“打新”;第二,利用债券回购的形式留出部分短期资金,用于“打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