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沪深股市开市以来,各种庄家炮制消息、忽悠散户、操纵股价、疯狂炒作乃至自取毁灭的一出出闹剧始终盛演不衰。中科创业、亿安科技、蓝田股份、东方电子、中房股份等公司表演的造假把戏,德隆系、托普系、农凯系等强庄惊心动魄的“高台跳水”,算是其中最出名的,至今仍有诸多问号留在世人心头。庄家们一时呼风唤雨的幕后究竟暗藏着怎样的罪恶和危机,世人难悉其详。李德林近期推出的长篇财经小说《天下第一庄》,我看就如同一部中国股市的强庄史话。作者似有一把解剖刀,用非常细致和专业的刀术,一刀一刀地剖开强庄“鼎新国际”的腹腔与胸腔,使人们得以明鉴和窥探其中充满血腥和贪欲的五脏六腑。
小说的主人公欧阳笑天,是从与人合开胶卷冲洗店、倒卖“洋垃圾”旧电脑开始起步打拼的。就在遭遇富商诈骗,合股开的小公司“鼎新农业”濒临破产之际,欧阳笑天与旧时的情人王婷婷在深圳重逢,两人合谋从富商那里获得3000万元的虚假支票贴现。这笔钱便成了欧阳氏企业的“第一桶金”。两个月后,欧阳笑天在政府官员的帮助下,组织六千农民到深圳排队购买认股证,初尝资本游戏中虚数变实数、小钱变大钱的甜头。从此,欧阳笑天一步步地走向资本玩家的强庄之途。他机关算尽地购并多家上市公司,控股或参股券商及信托公司,以一鸡多吃式的借贷、放大国债回购、挪用客户保证金等违法手段控盘个股坐庄二级市场,终因高昂融资“成本”加之股市走熊而造成资金链断裂,于是一个强庄打造的“金融帝国”仿佛在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了。
细读《天下第一庄》,我以为,最为突出的一大优点,即是十分客观而真实地向世人揭示出资本市场“强庄”的毒瘤之所在,或说是揭示出即可使“强庄”超常规地发迹又可使“强庄”迅速覆灭的病灶之所在。而产生这些资本毒瘤和病灶的主因,就是中国资本市场法规制度的人为缺陷,就是公开、公正、公平的市场环境的人为缺失。腐败堕落的官商勾结是“强庄”赖以滋生和膨胀的温床和最大毒瘤。你看,以欧阳笑天为首的“鼎新系”先后收购鄂五星、黑水冶金、西齐投资等上市公司及控股巴东证券、西齐信托的过程,既是作为民营企业家的欧阳笑天打拼创业的过程,同时也是官商狼狈为奸巧取豪夺国资民财的过程。在这一系列资本游戏的背后,始终都有两样“利器”在权利寻租和人脉关系的面前锐不可挡,所向披靡,那就是:金钱贿赂和性贿赂。这也正如作者借书中主人公所言:“钱与女人能通神……”
《天下第一庄》还有一个独到的特色,就是非常专业化地描述了“鼎新系”一系列的违法融资和坐庄操纵股价的伎俩和细节。从代销西北石化债券时的暗中超卖,到利用超卖债券到券商处反复抵押融资;从曲线控股巴东证券、西齐信托,到不断放大国债回购的所谓委托理财、拆东墙补西墙式的拆借和挪用客户保证金;从以高额回扣行贿为代价的借贷融资,到利用大量自然人户头对鼎新系“三驾马车”等股票的自我对倒炒作和死扛……真可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一经熊市浪潮的冲刷,一经各家银行追债,一经客户要求偿还委托理财款,一经“老鼠仓”纷纷溃逃,强庄股的高市值转瞬间便灰飞烟灭,欧阳笑天通过各种违法违规的手段打造出的一个外强中干的“金融帝国”便立马崩溃了。
读《天下第一庄》,我惊奇地发现有关媒体发出一种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怪论:当下的沪深股市已进入“无庄时代”。这一无视事实的论调,就如同愚人节时有人说“天下已进入无贼无盗时代”、“赌场已进入无庄无赌时代”一样荒诞可笑!大量事实表明,本书所解剖过的“天下第一庄”实乃一只不死鸟,它的形形色色的老种、新种和变种一直都十分活跃地混迹于资本市场之中。如今,机构利用不公平的新股发行的规则,在网下瓜分大量筹码,尔后再到二级市场疯狂拉抬股价,以便骗取和鲸吞高位接盘的散户资金——这种“白吃型庄家”依然故我;上市公司和某些神秘的“股神”或“股仙”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内部交易和操纵股价的嫌疑迹象层出不穷——这种“先知先觉型庄家”依然触目皆是;以广发证券为典型代表的券商上演的一出出所谓“借壳上市”轮炒闹剧——这种“炮制概念型庄家”依然肆无忌惮;用控制筹码集中度、对倒拉抬股价来欺骗散户跟风以便从中渔利的坐庄手法,决非是仅限于被一些大户或私募基金所惯用的坐庄手法,一些金融寡头和机构扎堆联手合炒的所谓蓝筹泡沫和基金老鼠仓事件——同样折射出“猫鼠联手型庄家”的嫌疑……“无庄时代”论者的天真无知之处,就在于他们完全不懂得“有股必有庄”、“与庄共舞”这类股谚的真切含意,更不懂得资本市场中屡见不鲜的“黑嘴”忽悠、内幕交易、操纵股价及股指大起大落、股价暴涨暴跌现象的幕后导演正是一个个或大或小的“庄家”行为所引发所导致的。
想要明白当年中国顶级庄家是怎么玩弄资本游戏的吗?想知道中国顶级庄家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吗?我以为,这本《天下第一庄》为世人提供了一具相当完整、相当真实的标本。大凡这些年伴着沪深市场走过来的人,不难从中看出而今那些在股市中觅食的庄家们身上依然或显或隐地留着旧时老庄的胎记和烙印。
《天下第一庄》
李德林 著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江苏文艺出版社
2007年8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