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称,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均出现了较高的通货膨胀率。据统计,9、10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超过5%的国家和地区主要有俄罗斯(10.8%)、南非(9.7%)、阿根廷(8.6%)、越南(8.1%)、印度尼西亚(6.9%)、印度(6.7%)、中国大陆(6.5%)和中国台湾(5.3%)。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被国际上誉为“金砖四国”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国内物价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与此同时,发达国家通胀率也在不断提高。10月份美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3.5%。10月份欧元区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达到2.6%,连续两月超过欧洲央行2%的预期目标。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主要经济体消费价格指数涨幅均超过2%。
文章指出,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
一是采取金融手段。为抑制通胀率攀升,10月份澳大利亚央行宣布加息,幅度为25个基点。欧洲央行近期也宣布,为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低于2%的预期目标内,将采取货币手段。俄罗斯央行宣布将提高再贷款利率,并增加黄金储备,以缓解通胀压力。部分国家还通过允许本币对美元升值来缓解通胀压力。
二是实施价格干预措施。俄罗斯政府日前宣布,已准备好150万吨小麦,择机投放市场,平抑小麦价格,并支持国内30家大型食品生产销售企业签署了食品价格冻结协议,把小麦面包、黑麦面包等6种食品价格冻结在10月15日的水平上,有效期至2008年1月31日。一些国家还采取了控制燃油价格和公共事业收费、降低部分产品税率等措施来抑制物价上涨。
三是对低收入群体发放食品补贴。俄罗斯政府宣布从今年12月1日起将基本养老金标准每月提高300卢布,2008年8月1日起再提高234卢布。埃及政府增加面包补贴10亿埃镑,并准备将年补贴金额逐步增加到90亿埃镑。巴西政府实施了“有条件现金资助”计划,对送子女上学和参加体检的贫困家庭给予每月10至50美元的补贴。
四是通过进出口调节,增加本国市场供应。俄罗斯近日宣布,把小麦和大麦出口零关税分别调高至10%和30%,有效期至2008年4月30日;把奶制品、蔬菜和所有食用油进口关税由15%降为5%,有效期6个月。阿根廷政府11月7日宣布将大豆、小麦、玉米、油料作物出口关税分别从27.5%、20%、20%和8%提高到35%和28%、25%和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