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专版
  • 3:焦点
  • 4:焦点
  • 5:信息披露
  • 6:要闻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时事·海外
  • 11:信息披露
  • 12: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广告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7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6版:货币·债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6版:货币·债券
    短融需求骤减 机构被动超持
    人民币创汇改以来最大跌幅
    本周投放资金400亿元
    1年期金融债发行遭抢购
    严防声中通胀压力明年将如何演变?
    国开行将发7年期固息债
    十年之轮回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短融需求骤减 机构被动超持
    2007年12月0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机构超持短融券的现象还在“恶化”,有的券种最高持有比例高达86.67% 资料图
      ⊙本报记者 秦媛娜

      

      曾经风光的短期融资券再遭寒流袭击。不但经历了前期发行利率不断攀升超越银行贷款利率、二级市场成交清淡无人问津的尴尬,而且近期还出现了部分机构持有单只短融券超标的情况。市场人士分析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受短债需求大幅降低、投资者抛售短融券筹措“打新”资金的影响,包括承销商在内的部分机构手中不得不被动滞留了大量短融券,从而出现超标现象。但是目前短端收益率的上调已经阶段性到位,因此短融券的投资价值也开始逐步体现。

      本周二和周四,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连续发布信息公告,公布了11月30日和12月4日银行间债市被超持的短融券和持有机构。按照央行2005年发布的《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中央结算公司应于每个交易日,及时向市场披露上一交易日日终,单一投资人持有融资券的数量超过该期融资券总托管量30%的投资人名单和持有比例”。

      从两次公布的名单来看,这一现象正在“恶化”。11月30日,共有包括浦发银行、大庆商业银行在内的五家机构所持有的6只债券比例超标,最高持有比例为60%。12月4日,上榜机构增加到9家,短融券只数也增加到11只,并且最高持有比例高达86.67%。

      市场人士指出,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原因在于今年9月之后开始的收益率曲线扁平化过程。

      在这期间,今年前三个季度跌幅较大的长债开始有所表现,以特别国债发行为代表,收益率表现较为平稳。与此相反,短期债券收益率却大幅飙升,多只金融债在发行中备受冷遇,短融券的吸引力也同样迅速下降,发行利率则是“一路高歌”,多只票面利率超过7%、甚至高于1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上述情形与如火如荼的新股申购盛况密切相关。在短端利率冲高的阶段,恰好也是多只大盘股登陆A股的时节,这也就不难解释辗转活跃于股票和债券市场的非银行投资机构为何减少了短融券的投资规模,不遗余力地设法腾出资金来“打新”,而短融券因为不能作为质押券进行回购融资,更加剧了其被抛弃的命运。

      “保险、基金、证券以及其他非金融机构对短融券的持仓量都在明显下降。”某证券公司交易员指出。

      “但是抛的话也要有人接,”交易员指出,二级市场越来越差的流动性使得短融券抛售有时候也成了一大难题,因此部分机构手中的短融便被动滞留。对于那些短融券的主承销商来说,这一问题更是烦恼。如果无人接单,在余额包销的情况下,就只能自己挺身而出,这也是为何第一次公布的6只超标券中只有1只在第二张名单中消失的原因,其余的仍然保持原样,没有顺利地在二级市场售出。

      但是也有市场人士指出,随着央票、短融券等短期品种收益率上调的阶段性到位,其投资价值也在凸显,12月正成为短融券一个非常好的买点。到明年年初,投资者的资金紧张问题有所缓解,经历了超跌的短融券可能就会迎来一个不小的反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