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促进贸易结构继续趋好有三大因素。
第一、参与国际分工程度加深,中国对世界贸易发展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对外贸易快速增长,使中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相互依存度加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同时也使中国与各国政治经济联系紧密、进而维护了我国的政治安全及经济安全。
第二、中国在世界贸易中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目前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不大,由于供给创造需求,产品的多元化发展,引致了需求的多元化,使世界贸易市场的空间也在不断拓展。因而,中国对外贸易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第三、2008年我国经济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投资与消费的持续扩大将对进口商品的需求增加,对农产品、能源、原材料、先进设备等的需求量只增不减。同时,国内生产能力的快速扩张,企业出口总体竞争力的提升,也将促使出口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在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作用下,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将会得到进一步优化。
然而,尽管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近几年有了长足发展,但出口商品结构同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需要加快实施“科技兴贸”战略,运用高新技术对传统出口产业进行改造,尽量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同时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使我国最终实现由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因此,我们需关注以下三方面问题。
首先、我国出口商品结构层次偏低,静态效益低下,结构竞争力较弱。现阶段,我国经济两个根本性转变尚未完全实现,外贸出口以创汇为中心的观念还没有彻底改变,造成外贸粗放经营,出口制成品大多加工度浅,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特别是我国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的贸易竞争力还比较弱。这表明我国依靠产业多样化、充足熟练的劳动力资源使制成品出口健康发展,但还没有在最具活力的技术密集型领域建立起国际竞争优势。
目前我国出口制成品比重占全部出口的80%以上,但竞争力最强的是杂项制品,竞争力最小的是机械及运输设备,竞争力次小的是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即我国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出口商品主要来自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和资本密集型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仍偏低,但呈现逐步提高的趋势。
其次、外贸依存度过高,世界经济对我国发展的影响明显加深。外贸依存度,是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外贸易总额占该国或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即GDP的比重。纵观近15年来的GDP及进出口贸易数据,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我国外贸依存度提高了30个百分点,而我国加入WTO那年,成为外贸依存度增速上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2002-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几乎以每年增长10个百分点的速度上升,即使2005年略有下降,也达到了63.89%,2006年攀升至67%,2007年可望达到70%以上。
近年来,进口需求刚性加强,是造成进口依存度较高的主要原因。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进口需求刚性不断加强,造成国家进口依存度偏高。由于我国工业化起步晚,生产力水平较低且人均资源量有限,现代化建设中必需的物资、技术设备严重不足,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进口支持,形成了强劲的进口需求和较高的边际进口倾向,这就造成了进口刚性。上世纪80年代后期曾一度出现原材料(以钢材为代表)进口过度的现象;90年代以来国家吸收外资增加,外商直接投资也带来大量设备、零配件及辅料的进口,使得我国进口依存度节节升高。外贸依存度过高,至少容易产生三大影响:一是容易加剧对外贸易摩擦,恶化贸易条件。二是容易影响国家的经济安全。能源、矿产资源、某些关键设备和零部件进口依存度高容易使本国的经济命脉受制于人。三是容易影响国内产业的发展。
再次、对外贸易结构不尽合理,盈利能力不高。近年来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额虽大幅增长,但贸易结构仍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一是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总值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2006年加工贸易出口占出口总值的比重52.7%),而加工贸易只赚取微薄的加工费。二是我国进出口的一半以上产品都是由外资企业完成的,最近几年该比例在继续上升,2006年达到58.9%。三是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所占比重虽然逐年有所提高,2006年上升到29%,但其中绝大部分使用的是国外的核心零部件或者关键性技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出口比例仍很低。(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