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副刊财经随笔类专栏因其如橄榄般经得起慢慢咀嚼、细细品味的特性而拥有较长的保鲜期,故而在当今各国的报刊中占有相当强势的地位,拥有牛气十足的财经专栏往往就是这些报刊的最大卖点。世人熟知的经济学大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加里·贝克尔、斯蒂格列茨,同时也都是媒体财经专栏的名家,事实上绝大部分人也都是从那些专栏文字中了解了他们对经济政策的细致思考和缜密分析的。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通过公众写作所获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广泛影响力,使得他们成了当代西方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
最著名的例子大概要数弥尔顿·弗里德曼1980年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连续播放十个星期之久的电视节目“自由选择”(Free to choose: A personal statement)和加里·贝克尔连续十多年在《美国商业周刊》推出的“经济观察”专栏。这两位的著作和文章文采斐然,几乎被从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经济学人视作理论通俗写作的范本。原来沉闷的经济学可以表述得这么引人入胜!
江山代有才人出, 1991年克拉克奖得主、对经济学各领域都有过人成就的克鲁格曼也是一名文章高手,克拉克奖评审委员会的赞词甚至认为他的文笔可以媲美日本的俳句、爱美丽·狄更斯的诗和马蒂斯的油画。他应《华盛顿邮报》之约而写作那本“一般人可以看得懂”的小书《期望失落的年代》(The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引得洛阳纸贵。
在中国,晚清以降,报纸副刊对新思想、新科学、新观念的传播功莫大焉,不过为报纸副刊写文章,作速朽文字,却总入不了主流。“五四”之后,京沪几大报纸的副刊渐渐成了新文学作家发表创作的主力平台,可是学术专家仍视为报纸写作为不务正业。直到《大公报》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开出名牌特色专栏“星期论文”,情形才稍稍有变。“星期论文”延请了200余位当时的第一流学者专家,就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紧急问题热烈争鸣,极为难得地留下一段至今让人回味不已的书生“言论报国”的感人历史。然而,若细究起来,这类文字似更多学术论文性质,与眼下更多强调个人风格的专栏有所不同。
至于国内经济学者在报刊推财经专栏渐成气候,不过是近十年的事,成果虽然不容小觑,离读者的企盼和要求却还有不小的距离。阻碍之一便是学术管理体制,学术机构从不将此类耗时耗力、功夫在外的写作视为学术成果,学者们只能作为“余事”来做,积极性无从鼓励,而圈内带有贬义的所谓“媒体学者”的称呼,总让有志于报刊财经专栏写作的人备受压力。阻碍之二是这类专栏的标杆其实很高。要在一二千字内浓缩进你的观点推导乃至相关材料的摘引,且让“一般人看得懂”,实在需要别有一功。若问这“一般人看得懂”的具体标准到底是什么,不妨听听克鲁格曼对三类经济学写作的批评:第一类,教授写给教授看的“希腊文”,包括“江湖卖药佬”以干涩乏味文字掩盖着的陈词滥调;第二类,被市场牵着鼻子走的“不断波动”的文章,今天看淡,明天看好,叫人无所适从;第三类,娱乐性甚高的畅销书,主题大都不离预言股市大崩溃、经济大萧条等等,资料不足写作态度更不足取。
在当下的中国,经济学理论建设尚在奠定基础之时,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共知识分子,倒是克氏所批评的三类写作却已弥漫其间,某些“不断波动”的文章和娱乐化的投资预言,或正大行其道。仅从这一点上看,环视目前国内媒体的学人财经专栏写作,除却学识、才情、眼界、阅历、见解、文笔,更重要、更可贵的或许是勇气、胆略,一颗以天下为己任的赤字之心,戒浮燥、戒“忽悠”,大胆求真,小心存疑。如果可以对这个高标杆作一高度概括的话,我以为“公众立场,专业眼光,独立精神,自由思想”庶几近之。
在一定程度上,袁东教授在《上海证券报》“知无不言”专栏持续一年的写作,算得上是朝着这个高标杆努力的尝试之一。袁教授是国内证券市场老资格的专家,但他却极少直接谈投资,落笔、着墨点始终围绕制度建设、公共理性、个体与集体、效率、技术与组织、农村金融难题、土地财政等政府与市场的博弈焦点上,就全球化时代中国的自处之道、金融市场的自然法则等争说不休的问题直抒胸臆。本书所收52篇文字就是“知无不言”专栏开栏一年的集结,都是袁教授独立深思的结晶,不仅让人获得观察日常经济生活的别样视角,还平添一种知性乐趣。
不能说袁教授这些观点无懈可击,也不能说所提建议都极为圆熟,与其说这些专栏文字介绍了多少新思潮、新理论,有多少创见,倒不如说笔锋所至更多其实是经济学的常识,并不求义理数据的完整,不少判断很有争议性,更富挑战性。能在学理探讨的深度上超过袁教授的,或许还大有人在,但能本着心忧天下的情怀始终保持一股率真锐气,为着公众利益时不时发出不合时流的逆耳之声的,怕就不多了。
我本无资格评说袁教授的专栏,自有中国市场经济的稳步发展来验证袁教授这些思考的意义所在。我只想说,就提高全民的科学文化素养、经济学学养而言,媒体公共写作是个大有作为的园地,倘若有更多术业有专攻的学者有志于在此耕耘,则国家幸甚,读者幸甚!
(本文是作者为《权限与权威》一书所写的跋,有删节)
《权限与权威》
——私权与公权的经济学思考
袁 东 著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