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数据
  • D4:产权信息
  • D5:环球财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1版:理财封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1版:理财封面
    从紧政策下的牛市行情将如何演绎
    关注机构年底动向 争取来年再赚一把
    预期收益中的假设是重点
    成长股群体上攻暴露市场做多动力与方向
    今日视频·在线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成长股群体上攻暴露市场做多动力与方向
    2007年1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德良
      ⊙张德良

      

      周一仅以短时间内的低开应对存款准备金率的大幅度上调,特别是在银行股整体调整的压力下,中低市值成长股群体性上攻,已明确暴露出当前市场内在的做多动力与方向,也印证了上周以来的探底回升可信度是有效的。在一个趋势正在形成的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顺从趋势,把握机会。

      

      成长股逐渐占据主流

      回顾即将过去的一年,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前所未有的增量资金对沪深A股展开了第一次大规模冲击。基本上分成两个阶段,首先是上半年的超跌低价题材股,数量占据绝对优势,也正是这种“规模性赚钱效应”吸引了中小投资者,群众运动式的上涨,其结果自然是整体性杀跌。在题材股调整的同时,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导的大盘蓝筹股开始持续崛起,从而换来了下半年的蓝筹股集体性飙升,飙升的结果同样是泡沫的全面加重。如果上述两股调整力量同时展开的话,那么中期走势一定悲观。庆幸的是,即将过去的一年基本就是结构性的转换过程。

      结构性转换是需要时间的。目前的情况是,谁调整到位谁先上涨。其中最突出的就是上半年见高位,经历近半年调整的成长股率先走强,技术上特征就是250日年线位置。比较成长股与蓝筹股的区别,很明显,成长股的优势在于数量,但指数影响小,给中小投资者提供的机会大,但对机构投资者不利;而蓝筹股则反之。因此,当成长股占据主流的时候,指数的表现通常是缓慢的震荡盘升且易受指标股的短期波动的冲击,投资心态总是谨慎多疑,目前情况就是这样。而在前两个季度,当蓝筹股占据主流的时候,指数上涨却十分流畅,投资心态也十分自信,但指数大幅上扬带来的负面冲击也是明显的,整体估值迅速走向了过高甚至泡沫。

      在成长股渐居主流热点的时候,正确的策略是轻视指数,重点在于个股选择,注重个股的趋势观察。当然,个股选择同样有一个投资逻辑。

      

      寻找多重动力的重叠

      成长股的选择逻辑,从长期角度上看,当然是分享“人口红利”,金融地产消费服务等主流热点的长期支持动力基本上来自于此。然而,随着股价的大幅上台阶,它们也会有阶段性的调整或阶段性休息。站在中短期角度可能更适合于未来一段时间的行情,如整合重组、通胀题材(农业),甚至像创业板题材、股指期货概念等更有吸引力。

      整体上看,笔者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里,行业投资有几点值得注意:1、未来行业投资机会将相对较小,个股机会更清晰于行业。2、金融地产消费资源的主线不变。3、周期性行业的挖掘潜力相对较大。重点看好景气上升与整合重叠的煤炭业与民航业,中国神华、中国国航等龙头企业最值得关注。至于电力板块,除十分明确的整合预期外,关注点当然是行业景气拐点的判断。此外,从重点央企的整合路线上,也可以寻找不少优势品种,如中国一航系的西飞国际、贵航股份,中粮集团系的中粮地产、中粮屯河等;还有其他中低市值的重组央企如安泰科技、中纺投资等;地方大型企业集团的整合也是值得关注的;至于奥运概念以及创业板概念也是值得关注,如中体产业、同方股份等。4、至于一些冷门行业也是值得关注的,如高速公路,受区域经济交流、汽车保有量以及路网效应等因素支持,将驱动公路运输快速增长,特别是有大股东的资产注入预期,关注深高速、山东高速、福建高速及皖通高速。还有农业景气周期的拐点出现,应关注粮食、林业、养殖业上游资源并构建产业链的优势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