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信息披露
  • 7:时事·国内
  • 8: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时事·天下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数据
  • D4:产权信息
  • D5:环球财讯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1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A4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4版:金融
    外资法人银行高管一周年感悟:“今年的很多变化,我刚来中国时做梦都不敢想”
    对话花旗(中国)掌门施瑞德 “任何细小业务的竞争都会很激烈”
    叶迪奇:交行和汇丰合作步入蜜月期
    外资法人银行监管落点为“沟通与执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外资法人银行监管落点为“沟通与执行”
    2007年12月1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邹靓
      ⊙本报记者 邹靓

      

      12月5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合欢路35号上海银监局大楼内,上海市80家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代表齐集一堂召开2007年外资银行合规管理专题会议。上海银监局人士笑称,外资银行聚到一起堪称“百人大会”,因为在上海的外资银行营业性机构数量为全国最多。

      随着今年4月首批外资法人银行在上海宣布成立,对外资银行监管也走进了崭新的时期。遵循中国银监会对外资法人银行实施属地监管的原则,截至2007年11月末,共有12家批准转制的外商独资银行和原有的5家外资法人机构列入上海银监局的法人银行监管范围。

      “上海局在外资法人银行成立之前就已经积累了部分监管经验,依照风险为本的法人银行监管思路,年初开始我局就在银监会的统一部署下,从机制、流程到落实制定了一整套风险监管方案。”上海银监局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首创外资银行自我评估机制

      上海银监局人士介绍,4月初首批外资法人银行一成立,该局就下发了《上海外资法人银行监管意见》,“其主要内容是要求外资法人银行确保其业务发展水平与风险管理能力和合规控制能力相适应,监管当局将以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为监管重点内容”。

      上述人士所说的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是对所有中外资法人银行监管的共通之处。“比如,地方监管局定期会与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交流对话,必要时也会列席董事会会议,要求公司董事会通报董事会会议信息等,公司治理关系到法人银行的基础架构健康与否,这是控制风险的第一道防线。” 上述人士称。

      上海银监局将在国内率先推行外资银行自评估机制,即要求新设立的外资法人银行在正式运营的第一年起,对其公司治理、全面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机制三方面进行年度自评估。以自评估作为全面风险监管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此基础上由银监局结合非现场日常监管与现场检查总体情况,对自评结果进行再评估,两项结合后作为监管评级和日常监管检查的重要依据。

      “推行外资银行自评估机制的目的在于通过强化银行内部风险管控机制的建设来降低银行运行风险。”上述人士分析称。

      

      变“猫捉老鼠”为沟通互动

      机制的建设还只是第一步。

      上海银监局办公室负责人称,今年上海局前后与5家外资法人银行单独约见进行审慎监管会议。监管部门主要是向外资法人银行管理层提出了日常监管的关注点和监管意见,并以监管会谈备忘录的形式下发了审慎监管会谈纪要。“从外资法人银行方面的反馈意见来看,这种双边沟通形式的效果相当不错。”上述人士称,沟通的方式是多样化的。

      据悉,今年上海银监局还尝试性地派监管人员有选择地列席了外资法人银行的董事会会议。在董事会会议上,监管人员直接与外资法人银行董事交换监管关注点和监管要求,有些外资法人银行还将监管人员的意见列入了董事会会议纪要。

      上海银监局人士称,方式创新可以随着环境和情况的改变而改变,但有一条始终如一,就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双方要摆脱“猫捉老鼠、老鼠躲猫”的陋习。“双方的良性沟通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就是降低单个机构发生风险的几率,以完善整个银行业体系。”他说。

      监管人员与银行机构之间的关系转变已经在一日一行中微妙转变。上海银监局的监管人员介绍说,外资法人银行成立后,非现场和现场监管人员都增加了与外资银行沟通的频率,“非现场主监管员主管风险评估和预警,需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现场检查主查人需通过现场测试来验证各行各项机制的执行情况,并采取调查、核查等多种检查方式,提高检查效率和效果,可以说各有侧重”。

      监管员在对日常监管收集的信息进行风险评估,提出早期风险预警和风险提示后,一方面加强了风险防范工作,同时也前置了风险监测防线,更有利于潜在风险的发现。如果发现某家外资银行出现个别问题,监管员会通过走访、会谈等方式深入分析问题和成因,提出下一步监管措施。如果发现的是共性和趋势性问题,那么就会对全部外资银行下发风险提示或监管要求。

      上海银监局人士对此表示,监管的要义并不在于管了多少,而在于监管措施是否能有效执行,“如果法人银行在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和合规管理以及其他内控的关键环节上都没有问题,那么监管才是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