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周良
继花旗之后,又一家陷入“次贷漩涡”的西方金融机构被迫向主权基金伸出了求救之手。欧洲资产最大的银行瑞士银行10日宣布,将进一步计提100亿美元的次贷相关投资损失,同时该行还计划向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和另一家中东投资人出售部分股权,以融资130亿瑞郎(约115亿美元)。
亏损情况甚于预期
瑞银在一份电子声明中宣布,预计公司第四季度和今年全年都可能出现亏损,而此前该行还预计第四季度可望扭亏为盈。瑞银先前曾披露第三季度出现近5年来的首次季度亏损,当季计提资产冲减高达46.6亿美元。
在过去12个月间,瑞银的股价累计下跌超过20%,市值损失逾250亿瑞郎。受巨亏拖累,瑞银的CEO沃夫利、首席财务官斯坦迪希以及投行部门负责人相继引咎辞职,另外,该行证券业务部门还裁员1500人。据称,瑞银董事长奥斯佩尔也面临很大的压力。
“在过去几个季度,对于我们在次贷相关领域的最终损失到底有多少的猜测层出不穷,”瑞银的新任CEO罗纳在昨天的声明中表示,“现在这一切都清楚了。”根据分析师的平均预期,瑞银可能在第四季度冲减约26亿瑞郎的损失。
据统计,今年以来,由于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全球的券商和银行迄今已宣布了约660亿美元的相关损失和资产冲减。瑞银10月底宣布,今年第三季度该行在固定收益证券和杠杆融资方面需要计提高达46.6亿美元的资产损失。受此拖累,三季度瑞银出现8.3亿瑞郎(约合7.12亿美元)的净亏损,为近5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该行当时就警告说,未来可能需要进一步作出资产冲减。
瑞银10月份还警告说,公司第四季度业绩很可能受到美国房地产及抵押贷款市场持续低迷的打击,但仍预计可以勉强实现盈利。不过,在昨天的声明中,该行修改了这样的乐观预期,称第四季度乃至全年都可能出现亏损。
受瑞银披露更多亏损的消息拖累,欧洲股市昨日早盘全线下跌,金融股再度成为重灾区。瑞银的股价一度跌近3%,而德国最大银行德意志银行则下跌1.4%。法国兴业银行也下跌1%。
GIC或成瑞银主要股东
和美国银行业老大花旗集团一样,不堪次贷危机冲击的瑞银也开始考虑从外部引资渡过难关。花旗在上个月从阿布扎比投资局获得了75亿美元的现金注入承诺,后者也将因此获得4.9%的股份。
为了缓解当前的困境,瑞银10日宣布,将通过发行可转债的方式向两家机构融资,其中,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将出资110亿瑞郎,另一家未披露身份的中东战略投资人将投资20亿瑞郎。
GIC周一宣布,在其持有的可转债转换成股票后,其持有的瑞银股份最高可能达到9%。和淡马锡一样,成立于1981年的GIC也是新加坡主要的政府投资机构之一,不过,该公司被认为比淡马锡还要神秘。
业界盛传,被称为“亚洲最大及最神秘投资者”的GIC目前管理的资产超过千亿美元,已跻身于全球百家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列。GIC在世界各地的2000多家公司中有投资,其一半资金投在美国和加拿大,欧洲国家占25%,日本及东南亚国家占25%。
据称,GIC目前有约200多名投资专家,其中新加坡人占60%。该公司在1995年即进入中国内地,是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的发起股东之一。GIC成立之初由李光耀亲自担任主席,现任总裁为李一添,世界银行行长沃尔芬森曾被邀请担任GIC顾问。
除了积极引资外,瑞银还宣布了其他节流措施,以扩充公司资本。比如,将2007年原定的现金派息计划调整为送股,由此将可省下44亿瑞郎。瑞银也计划重启原本打算取消的美国国债出售案,预计可筹得20亿瑞郎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