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信息披露
  • 6:特别报道
  • 7:观点·评论
  • 8:信息披露
  • 9:信息披露
  • 10:环球财讯
  • 11:时事·国内
  • 12:时事·海外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8:人物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3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8版:钱沿周刊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8版:钱沿周刊
    第二套房贷新政又来临 专家教你如何应对
    深发展推出“公司金卫士”服务
    建行“消费温度计”保本型理财产品上市
    “盲点”依然不少
    房贷紧缩令出台 二手房影响最大
    建行推出国内高端信用卡
    招行推出6大类
    银银合作产品体系
    平安推生存保险金累积生息
    中签率下降 投资打新股产品“悠着点”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中签率下降 投资打新股产品“悠着点”
    2007年12月13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金苹苹
      ⊙本报记者 金苹苹

      

      尽管名目繁多、投资方式多种多样,投资者最为关心的还是理财产品最后的实际收益。此前,由于收益看好、风险较小,市场上的各类打新股产品一直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而来自西南财经大学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一份统计报告也显示,11月到期的产品中,实现预期最高收益的主要是打新股类理财产品。但尽管如此,专家仍然提醒投资人:一级市场打新大军的扩容,已经导致申购新股的收益率开始走低,投资打新股产品,投资者不可对收益报以过高期望。

      

      打新产品目前收益较高

      根据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的报告,11月份在其掌握的35款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中,整体上看全部实现了本金保证,其中有24款产品刚好实现预期最高收益,4款产品的实际收益率还高于预期的最高收益率。

      据统计显示,这4款实际收益类高于预期最高收益的产品全部为打新股类产品,比如工商银行第17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股申购型(3个月)实现26.5%的年化收益率,工商银行第12期人民币理财产品———新股申购型A款(半年)从以上产品的收益情况来看,实现17.3%的年化收益率,工商银行第11期“稳得利”B款(半年)新股申购产品实现15.6%的年化收益率,北京银行“心喜”人民币10个月期限申购新股产品实现11.3%的年化收益率。

      尽管11月份打新股产品取得了收益率上的骄人业绩,但业内专家也指出:与2007年上半年相比,2007年下半年的中签率有略微下降的趋势。

      西南财大信托与理财研究所研究员李要深分析,下半年密集发行的一系列大盘股从融资额度上已远超上半年,甚至可以和欧美发达资本市场相媲美。大量新股的密集发行减缓了中签率的下降速度。由于大量的资金追逐一级市场的新股,新股的涨幅在下半年有明显提升,但市场从6100点开始调整后涨幅已出现回落的趋势,资金已经对行情有信心不足的表现。

      

      追逐高收益同时关注风险

      业内人士提醒,11月份的打新股类理财产品的“高收益神话”,在12月份到期的同类产品未必可以延续。

      根据统计,今年以来新股的网上中签率平均为0.346%,而9月份后网上中签率开始大幅降低。9月份新股平均中签率为0.57%;10月份平均为0.35%,11月份平均为0.15%。上述数据表明由于申购新股的资金屡创新高,导致了网上中签率不断走低。

      而此前打新资金大幅提高,也源自今年7月份以来二级市场大部分股民“只赚指数不赚钱”的投资情况。相关统计显示,整个牛市以来,盈利的股民只有3成,因此有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将目光转向了一级市场的新股申购,面对较高的无风险收益,新股申购类理财产品日益火爆,冻结资金也屡屡创出新高;但随着“打新”资金越来越高,二级市场面临巨大的资金失血,一度形成了只打新股不买股票的情况,中签率的下降也在情理之中。

      因此专家提醒投资者:尽管打新股类理财产品仍然是当前市场上的“宠儿”,但是投资该类产品仍需“悠着点”。不可对收益率抱以过大希望。尤其是现在投资,由于该类产品的投资期限一般都在3个月以上,虽然有部分产品设计成开放式,但大部分该类产品的流动性并没有短期理财产品那么强。而在这段时间内,一旦中签率和新股上市首日涨幅继续走低,那么届时打新股类产品的收益走低的可能也是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