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财经要闻
  • 5:路演回放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路演回放
  • 9:价值报告
  • 10:观点·评论
  • 11:时事·海外
  • 12:上证研究院·行业风向标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行业研究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房地产周刊1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指数
  • C12:地产投资·指数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14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B5版:产业·公司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5版:产业·公司
    中石油开建中哈原油管道二期工程
    机构预测:“两拓合并”最快半年内实现
    为保障电煤运输需求
    铁路部门实施运力倾斜
    全球矿业并购方兴未艾
    山西非煤矿产资源整合启动
    中石化森美福建加油站
    柴油放开供应
    华电出售二氧化碳减排量
    消费旺季来临
    煤价连续上涨
    中国商务部
    谴责美国滥用对华反补贴
    挥师新能源 正泰拟建欧洲最大太阳能电厂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机构预测:“两拓合并”最快半年内实现
    2007年12月1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徐虞利
      ⊙本报记者 徐虞利

      

      国际矿业巨头必和必拓并购力拓一案仍没有休止符,力拓本周已向英国并购委员会提交申请﹐要求其根据英国相关规定,为必和必拓正式发出收购要约设定截止日期。而国内知名研究机构“我的钢铁”研究中心(MRI)则发布报告认为,“两拓合并”成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最快半年内即可实现。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克罗珀斯称,公司将与英国并购委员会就并购力拓展开讨论。预计后者不会为要约提交日期设定截止期限,结果如何是另外一回事,但公司将与委员会就此展开讨论。

      克罗珀斯表示,力拓此举并未使必和必拓感到紧迫,必和必拓几届管理层一直在考虑该交易。其不会就必和必拓是否会考虑提高收购价格作出表态;他认为,目前3股换1股的收购提议是有吸引力的。

      

      没有实质性的阻挠

      对于该合并案,MRI认为其成功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快则半年内,慢则一年内即可实现。其主要理由是:第一,反对合并的声音主要来自下游行业,不能产生实质性影响;第二,力拓的反对也仅仅是从估值角度作出的,从战略上并不反对合并,由此可见,必和必拓肯定会付出更大的代价来完成收购,预计最终报价至少要高出目前报价的40%。

      MRI认为,力拓拟采取“反噬防御术”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采取一些防御性的措施。

      MRI指出,更值得注意的是,必和必拓与力拓的60%至70%股票掌握在相同的股东手中。这两家在澳大利亚上市的公司的主要股东包括花旗集团、JP摩根和ANZ。根据最新年报,必和必拓前20位股东中有8位同时也在力拓的前20大股东之内。此外,必和必拓与力拓的股东构成非常分散,股东数目多达上万,最大的股东最多也只拥有2%的股权,合并后,可以提高股东持股数量,降低分散程度。

      至于有人指出这一合并违反反垄断法,MRI认为这是因为没有很好地研究而得出的判断,必和必拓早已透彻地进行了研究,没有任何障碍。目前已有七家银行愿意资助必和必拓合并力拓,他们愿意联合提供700亿美元的贷款,帮助必和必拓收购力拓。

      

      中国企业无力全面竞购

      对于这一合并对中国的影响,MRI认为是弊大于利,“弊”体现在合并后矿业巨头的集中度更高,掌控价格的能力更强,对中国的谈判筹码更大;“利”主要体现在生产效率提高了,合并后,短期内铁矿石供应保障,有可能增强。

      MRI建议中国政企要密切关注其变化并积极应对,中国企业没有能力全面竞购,即使是多家钢铁企业联合也没有能力,除非政府大力支持,这又会落下“政府的影子”,在他国也是不会被接受的。中方可以策略性地迫使必和必拓提高收购价格;另一方面积极参与到二者局部或其它的合并中。

      MRI认为,宝钢放风可能参与竞购是策略性的,包括提出收购资金可能不低于2000亿美元,更具意义。只是可以通过合适的人(比如:新闻发言人)说出比较合适。行业协会更应积极公开支持企业的这种做法。国家对企业策略性战略资源的投资仍然是必须的,且要加大力度,多控制一些中小矿业,特别是有潜在开发储量的矿业,这才是确保资源合理供应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