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金融·证券
  • 9:时事海外
  • 10:专 版
  • 11: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7 年 12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4版:观点评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4版:观点评论
    刘明康当了回“中学老师”
    楼市拐点可能正在形成
    通胀的板子该打在外国人屁股上吗?
    分析师:你依据什么为公司估值
    说说CPI的测不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刘明康当了回“中学老师”
    2007年12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诸葛立早
      ⊙诸葛立早

      

      这是一条容易被人忽视的新闻。据《上海证券报》报道,为了让金融知识能“从娃娃抓起”,日前,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走进学校,当了回金融知识课“中学老师”。在北京八中的课堂上,刘明康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框架,介绍了国内目前的主要金融机构以及它们的作用。刘明康教育学生们要从小树立起正确的金钱观,提升自己的理财能力。他还倡导学生使用借记卡,养成存款的习惯。可惜没有看到刘明康的讲稿,对新闻中说的“深入浅出”,不能有切身感悟,但从刘明康倡导学生“使用借记卡”,想必他的讲课一定很“贴肉”。

      作秀乎?非也。因为从新闻中还看到,银监会自开办公众教育服务区以来,已多次深入街道、学校,普及金融知识兼谈普及经济研究的根本意义。我以为,这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必不可缺的教程之一。中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有一句名言:“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金融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于此可见一斑。金融又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所谓“勤学之、慎思之、明察之”,前提是“学”,而“学”又离不开“教”。

      谁来做“教书先生”呢?当然要请“内行”。否则,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到头来只能是贻笑大方。“内行”,除了“术有专攻者”,还应该提倡著名专家、学者,到基层对老百姓进行金融知识的“公众教育服务”。不要把这种工作视为“小儿科”。它既是专家、学者的一种责任,也是对专家、学者本身能力的一种测试,忘记是哪位名人说的了:深入进去需要理论,浅出得来更需要理论。没有理论上的深入,是不会有方法上的浅出的。“深入深出”固然高雅,“深入浅出”更显风范。时下,能够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专家、学者,委实不多。

      而真正的大家似乎都已能“深入浅出”为本色。世人熟知的经济学大家、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弥尔顿·弗里德曼、加里·贝克尔、斯蒂格列茨,同时也都是善于向民众普及经济知识、金融知识的名家。弥尔顿·弗里德曼1980年在美国公共广播公司制作的电视节目“自由选择”连续播放十个星期之久,加里·贝克尔连续十多年在《美国商业周刊》推出“经济观察”专栏。这两位的著作和文章文采斐然,几乎被从1980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中国经济学人视作理论通俗写作的范本。原来沉闷的经济学可以表述得这么引人入胜!“深入浅出”是一种功力,比起那种“下笔千言,离题万里”却又不让老百姓读懂的所谓“专家”,不知要高明多少倍!

      普及金融知识的作用,仅仅在于把深奥的知识通俗地介绍给老百姓吗?也不尽然。如果说,金融学首先是“富于想象的理性”的结果,即理性思考的结果;金融学是研究手段而非目标的学问,它不是琢磨社会目标的理性思考,所以,针对金融学的那种“富于想象的理性”永远不会被发挥得过了头,因而就不可能被宗教化,进而,不管是金融学的创始人,还是多么富有创见的金融学家,永远都不可能获得宗教创始人或者后继教主所拥有的那种来自教徒的“狂热的、无限的个人崇拜”。

      而其实现福利最大化目标所需要的手段选择而言,普及金融知识,将有助于作为个体的社会人判断哪种手段是最合适的,从而有利于在意向与行为上愿意接受哪种手段,拒绝哪种手段。由此在整个社会范围内形成一种令某些自负自私而武断的公权力掌握者畏惧的广泛而无法阻挡的制约力量。从这个意义上说,普及金融知识的目的,不是让大家都成为金融家,它的目的是为公民在共同体生活中履行其公民职责提供装备。其对国民素质的催化作用,或许会在若干年后才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