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观点评论
  • 5:信息披露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金融·证券
  • 9:时事海外
  • 10:专 版
  • 11:上证研究院·经济学人
  • 12:上证研究院
  • A1:公 司
  • A2:上市公司
  • A3:产业·公司
  • A4:专版
  • A5:信息大全
  • A6:信息大全
  • A7:信息大全
  • A8:信息披露
  • A9:信息披露
  • A10:信息披露
  • A11:信息披露
  • A12:信息披露
  • A13:信息披露
  • A14:信息披露
  • A15:信息披露
  • A16:信息披露
  • A17:信息披露
  • A18:信息披露
  • A19:信息披露
  • A20:信息披露
  • A23:信息披露
  • A21:信息披露
  • A22:信息披露
  • A24:信息披露
  • B1:理财股经
  • B2:开市大吉
  • B3:个股精选
  • B4:股民学校
  • B5:维权在线
  • B6:财富人生
  • B7:专栏
  • B8:书评
  • C1:基金周刊
  • C2:基金·基金一周
  • C3:基金·封面文章
  • C4:基金·基金投资
  • C5:基金·基金投资
  • C6:基金·投资基金
  • C7:基金·投资基金
  • C8:中国基金业十年大巡礼
  • C10: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1:基金·投资者教育
  • C12:基金·数据
  • C13:基金·数据
  • C14:基金·互动
  • C15:基金·研究
  • C16:基金·对话
  •  
      2007 年 12 月 1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12版:上证研究院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12版:上证研究院
    以创业促就业:化解中国经济发展大悖论
    就业,测试着
    经济制度的设计优劣
    以创业带动就业需消除三大制度障碍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就业,测试着经济制度的设计优劣
    2007年12月1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亚夫
      ⊙亚夫

      

      如果你是一名大四学生,或是应届毕业的硕士、博士,我想,最近你正在忙着的可能就是找工作吧。甚至你的家人、朋友也在为你找关系、托朋友,为你操心吧。其实,除了大学生之外,要找工作的人群远不止这些。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多数人把眼光盯在寻找一份待遇如意、薪资合适的工作上,很少有人站出来自己创业,甚至通过一份创业活动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和就业岗位来。这便是目前以被动型就业为主的就业状况。

      这种陪着笑脸,任人东挑西选,甚至囊中羞涩,还要描眉画眼、置办行头,以悦东家的找工之苦,也许只有当事人才能体会个中滋味。尤其对那些苦读了十几年书的“天之骄子”大学生来说,面对这种被动型就业的无奈,第一反应很可能就是头皮发麻。

      问题出在哪里?又该怎么办呢?

      就业问题从来就不只是个人问题,而是一个与人的劳动权利与尊严有关的社会问题,一个劳动力资源是否得到有效使用的经济问题,一个与好的激励机制有关的经济制度设计问题。

      从有关资料看,目前我国劳动者的创业率不但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连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其整体创业率也不及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十分之一。更有甚者,由于创业环境欠佳,我国创业企业的成功率也只有10%左右。

      出现这种情况,表明我国的就业政策与就业环境有值得讨论之处。特别是有关就业的激励机制,在制度设计上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为什么就业就只能是一种被动的行为?为什么社会上有那么多产品与服务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拥有一定知识与技能的人,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只能坐以待选,不能化被动为主动,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站出来自己创业?

      也许,有人会埋怨年轻人缺少创业的自信,也许会埋怨灌输型教育弱化了年轻人的动手能力,这固然都是理由。但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出现那么大范围的低创业率,显然与就业激励机制的失落有关。

      针对目前及未来较长时间我国面临的就业难题,十七大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把“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健全创业服务体系”作为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这,可以说是点到了问题的症结。

      现在要说的是,接下来怎么办?尤其在政府的政策项目、财税支持、金融支持、教育培训、商业环境,以及社会文化氛围营造等方面,该做些什么规划?拿出什么长期有效的措施?恐怕要有更具体和更有操作性的办法来才是。

      至于找工的人,特别是年轻人,尤其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如果能够把握制度变革中出现的有利时机,从坐以待选转为自主创业,进而做自己想做的一番事业,那也是人生一大挑战、一大乐事。

      以经济眼光看,在几大生产要素中,劳动力是最有能动性的要素之一,劳动者既是经济、经营活动的起点,又是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环节的终点。只有最大限度地实现充分就业,才能促使微观经济主体健康活跃,才能实现宏观经济的良性运行与发展。

      因此,可以说,就业情况如何,正测试着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优劣。只有从制度设计上找问题,才能找到好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