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年初,又到一年清算时。披星戴帽的上市公司能否扭亏为盈,极大关乎其是否可以避免暂停上市甚或退市。此中,“爱子心切”的地方政府给予这类上市公司财政补贴,堪称他们绝处逢生的一记妙招。
昨日,*ST大水公告称,经大同市政府同意,大同市财政局给予公司财政补贴3000万元。经初步测算,收到此项财政补贴后,预计公司2007年度将实现扭亏,盈利500万元左右。
此前,*ST得亨大股东辽源市财政局表示,经对*ST得亨全年经营情况论证,并请示市政府同意,决定在年底前给予公司不少于6000万元的财政补贴,以保证公司2007年度扭亏为盈,解除退市风险。*ST惠天也获得沈阳市政府给予的政策性补贴3500万元,该项补贴将对公司2007年度业绩产生影响。此外,*ST中鼎收到宣城市财政局给予的财政补贴资金1274.3万元。
实际上,就自身素质而言,上述大部分公司的情况非常不容乐观。*ST得亨2007年三季报披露,公司前三季度亏损3921万元。公司预计,2007年公司主营业务虽有提高,但至年底仍将亏损。此外,*ST大水前三季度亏损1220万元,*ST惠天前三季度亏损1004万元。但*ST中鼎预计2007年全年实现盈利,净利润较2006年全年增长7500%至8500%。
从上市公司公告中可以看出,*ST中鼎由于获得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称号而享受财政补贴,但另外三家却是“江湖救急”,属于保牌性质。
市场人士分析,有两类公司极易获得补贴收入,一是公用事业类上市公司,例如主营城市供暖的*ST惠天,因为此类上市公司承担着社会公用事业性质的业务,长期以来奉行低价运营模式。
另一类则是濒临暂停上市或者退市的上市公司,如*ST得亨、*ST大水,包括*ST惠天。北京一位董秘指出,一旦上市公司退市,将对当地的金融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将极大影响公司业务的发展,随之还将波及地方的就业、税收等。为此,对于这类公司,经常是在其余种种办法想尽之后,地方政府最终两肋插刀,实行“兜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