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年前,他脱身于中国人民银行系统,投身到中国银监会批设的第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浙商银行中来。而浙商银行也在过去的三年里由一家规模不过百亿的新设银行成长为以小企业特色业务为核心竞争力的全国性银行。
两天前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成立后,浙商银行实现在蓉津沪三地设点。目前,该行设立西安分行、绍兴支行已在筹建中。龚方乐称,未来2-3年浙商银行计划在更多地方设立分支机构,将浙商银行的品牌推向全国。“下一个五年,浙商银行也将重点发展小企业和投资银行的特色业务,着力打造浙商银行的核心竞争力,塑造特色银行的品牌。”面对媒体,浙商银行行长龚方乐表现出十足的信心。
“不以短期论英雄”
上海证券报:2006年年底至今的一年里,浙商银行就陆续在成都、天津、上海申请并开设分行,扩张速度非常之快。浙商银行最近三年在机构扩张上有怎样的安排,扩张将选择怎样的路径进行?
龚方乐:浙商银行在扩张的速度和顺序上有多方面的考虑,主要依据的是浙商在全国的分布、宏观经济变化以及监管政策调整三方面的情况。未来2-3年,浙商银行计划在主要经济城市设立分支机构,目前西安分行和绍兴支行都已经在筹建当中。
明年我们希望能在如北京、南京、重庆、昆明等地设立分支机构,这些不仅是在全国或是区域经济的发达地区,也是浙商最云集的地方。
上海证券报:浙商银行在初创的两年中并没有急于在全国布点,这是出于怎样的考虑?浙商银行在中长期战略上又怎样的安排?
龚方乐: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一定越来越激烈,作为一家新起的银行,制胜的法宝不外乎两条。
其一是要沉得住气。银行是个长期的事业,不能急于求成,不能以短期论英雄。尤其是在从紧的宏观环境下更要考虑风险防范的问题,打好根基。二是要有核心竞争力。浙商银行在过去的三年里经营特色业务,在小企业和投资银行两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培育,在小企业方面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基础。
浙商银行发展必须选择重点,做我们擅长做的事。浙商银行的基本定位是主要服务优质民营中小企业,以小企业业务打造核心竞争力。
总行对省外分行的发展设定了阶段性目标。第一阶段重点在生存,即根据当地的经济环境及特色为嫁接总行的小企业品牌做好准备,需要2-3年的时间。之后就是重点发展当地的中小企业业务,比如上海分行在三年后就一定会以小企业业务为经营主体。
上海证券报:浙商银行的特色业务除了小企业业务还有一项是投行业务。国内的商业银行在投行业务上起步较晚,为何选其作为核心发展的特色业务之一?
龚方乐:浙商银行探索和培育投行业务已经有两年了,主要是在总行层面进行。之所以选择做投行业务,正是因为国内的商业银行对此都没有成熟的经营,可以说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对浙商银行来说,就有了探索和培育的基础。
发展投行业务,浙商银行讲求利用渠道和智慧的优势。我们不仅与国内的证券、信托等机构合作,也邀请了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的国外银行机构参与开发。此前在资金业务、票据业务中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好的同业合作的经验。
风险控制是第一位的
上海证券报:过去三年浙商银行实现了零不良贷款,这与贵行的风险控制制度有何关联?在风控方面,浙商银行有何值得借鉴的经验?
龚方乐:浙商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是有特点的。总行对有授信审批权的分支行都派出风险监控官,其任务就是否决贷款。即使贷审会通过的,风险监控官也可以否决。分支行行长在授权范围内,对风险监控官未否决的授信、行使审批权。贷款一经批准,分支行行长为风险的第一责任人,风险监控官为第二责任人。试行三年以来,风险监控官制度还是很有效的。
再一个就是激励与约束对等的机制。比如前台营销部门,一旦出现风险问责将非常严格,即使离职也要继续追究。既有强激励,也有高约束。浙商银行对出现的不良贷款实施“四部曲”。即第一步集中力量清收,第二步审计,第三步问责,第四步全系统通报并抄送社会各部及有关方面。其他部门业务线也是如此。
上海证券报:前一段时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下了2008年宏观调控政策“两防”基调,央行货币政策调控转变成“从紧”。这对中小银行的业务发展将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否将加大风险管理的压力?
龚方乐:事物总有两面。明后年信贷从紧后,信贷的社会需求量增大而供给受到控制,那么贷款业务会更容易做。但是另一方面,宏观紧缩容易对企业经营产生负面影响,带来贷款风险加剧,因此我行在上半年就开始研究调整信贷结构。
紧缩环境中,小企业的脆弱性更强,发生风险频率高,但相对于大企业来说严重性小。我行目前的小企业信贷主体还是抵押类产品,而探索的方向主要是研究非抵押方式的信贷产品。如小企业联保贷款、担保合作贷款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