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欧盟统计局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中国首次取代英国成为欧元区第一大进口来源国。业内人士指出,在欧元区经济受到次贷危机和高油价冲击,并且面临下行风险,中国对欧元区出口持续增长可能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特别是在人民币汇率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在扩大从中国进口的同时,欧盟对中国的出口也在快速增长。专家表示,在双边经贸良性迅猛发展的情况下,中欧双方应着眼长远,坚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处理双边贸易中的问题和摩擦。
对华出口成新增长点
据统计,今年1至9月份,欧元区13国从中国进口同比增长20%,达1237亿欧元。同期英国对欧元区的出口下降2%,至1223亿欧元。
数据还显示,由于欧元对美元大幅升值,今年前9个月,欧元区对美国的出口同比下降了2%,至1457亿欧元;欧元区从美国的进口增长了1%,达976亿欧元。
在对美出口疲软的同时,中国市场则成为了欧盟对外贸易的新增长点。最新数据显示,欧元区对华出口也在快速增长,今年前9个月对华出口同比增长了13%。也正因如此,在美元持续贬值、欧元不断升值的不利形势下,欧元区的出口并未受到显著影响。
在上月底举行的第十次中欧领导人会晤期间,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表示,中国政府重视欧盟在贸易平衡问题上的关切,并且已经并将继续采取多项扩大进口措施,促使双边贸易趋向平衡。如今,这些政策的效果已逐步显现,欧盟对华出口连续两年增速超过20%,远高于欧盟总出口15%的增速。
对话与合作才是主流
在中欧贸易蓬勃发展的同时,也有一些潜在的不和谐因素引起了业内人士的关注,特别是在当前欧洲经济面临增长放缓的不利局面下,来自内部的贸易保护主义压力有日趋抬头的倾向。
在前不久的中欧峰会期间,中欧贸易和人民币汇率就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欧盟方面甚至专门派出了欧元集团主席容克、欧洲央行行长特里谢以及欧盟委员会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阿尔穆尼亚的“货币事务三人组”来华,可见欧方对汇率问题的关注。在与温家宝总理会晤期间,容克就表示,希望看到人民币汇率更具灵活性,这将有利于缓解中欧贸易不平衡,防止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业内人士分析说,欧元区之所以在人民币问题上愈加“敏感”,很大程度上是缘于人民币对欧元的走软。尽管人民币一直在升值,但由于美元持续下跌,人民币对欧元在实际上出现了贬值,这也使得欧洲一些人士有借口指责中国利用“汇率优势”赚取贸易顺差。
不过专家也明确指出,人民币对欧元贬值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在于美元急剧贬值,寄望通过人民币升值来解决欧元升值的问题不现实。而且,人民币过快升值对中欧双方都不利,在欧元区通胀率已升至2002年来最高水平的情况下,人民币大幅升值只会进一步通过进口渠道加剧欧洲的通胀压力。
温家宝总理上个月也再次强调,美元近期的大幅贬值才是欧元升值的主要原因,当然,中国还会继续按照主动性、可控性和渐进性原则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供求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的基础性作用,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逐步实现资本项下可兑换。
可喜的是,在处理双边经贸摩擦问题上,中欧双方的共识在不断增强,特别是在前不久的中欧峰会之后。欧盟贸易委员曼德尔森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就表示,欧盟将坚持通过对话与合作处理欧中经贸关系。而在今年6月,中欧双方还建立了扩大欧盟对华出口、改善贸易平衡状况对话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