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广告
  • 3:焦点
  • 4:焦点
  • 5:价值报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环球财讯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3版:艺术财经·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3版:艺术财经·焦点
    巴塞尔的下一站会是中国吗?
    巴塞尔迈阿密
    海滩艺术博览会
    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
    装置、多媒体艺术大行其道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巴塞尔的下一站会是中国吗?
    2007年1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孙国胜
      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内景
      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外景
      巴塞尔的下一站会是中国吗

      从内容策划、操作规范与市场表现上,国内的博览会都在与国际一流的博览会逐渐趋同,并且本次迈阿密博览会也邀请了中国上海的香格纳和北京U空间的参与。国内的艺术市场也正在逐步纳入全球艺术市场体系,中国艺术的声音在世界会越来越响亮,我们关注全球市场才能更好地关注自身。

      ⊙本报艺术投资分析员 孙国胜

      

      又是一年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记不清从哪一年她和众多的国际艺术博览会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野,有了越来越多的中国画廊和艺术家的参与。事情看似偶然却一步步走得很真切。

      国内艺术市场逐渐

      纳入全球艺术市场体系

      去年大家还在揣测:“巴塞尔的下一站会是中国吗?”。今年9月上海艺术博览会国际当代艺术展就在上海成功举办。名字虽与巴塞尔无关,但是其组织团队却与巴塞尔艺术博览会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上海当代展览总监洛伦索·鲁道夫(Lorenzo Rudolf)已经主持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十年之久,并且是美国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的创始人。而他的搭档,此次博览会的艺术总监皮埃尔·胡伯(Pierre Huber) 则是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前主席,他们实实在在地在上海操练了一把中国式巴塞尔。“上海当代”的参展画廊逾半数来自欧美,来自中国大陆的画廊仅20家,从参展结构和合作团队都体现了很强的国际性。

      不必妄自菲薄地说国际性就好,巴塞尔就是目标,但是中国的艺术博览业近些年跟着国际走,日渐国际化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的艺术博览业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国际规范到多元发展的轨迹。中国整个艺术市场都在逐渐进入国际艺术市场大环境之中,这可以从中国当代艺术家作品逐渐逼近甚至超过国际顶尖艺术家价格水平,和越来越多的国际藏家介入购买中国当代艺术作品中见其一斑。

      迈阿密巴塞尔艺博会

      行情依然火爆

      今年的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汇集了来自北美、拉丁美洲、欧洲、亚洲和非洲的200多家顶尖画廊参加,她们带来了2000多位艺术家在20世纪和21世纪创作的作品,全球的收藏家、画商一时也大多聚集于此,artnet编辑沃特·罗宾森说“画商们一定(在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上)很忙,如果他们没疯的话”。12月5日VIP开放日是博览会成交量最大的一日,呈现出良好的成交情况。当日售出了包括中国艺术家张晓刚的《大家庭》在内的众多作品,其中纽约Acquavella画廊卖出了1250万美元标价的安迪·沃霍尔在1973年创作的《毛泽东》的绘画。洛杉矶的艺术品商人Blum & Poe公司的Tim Blum 说:“在这里买作品毫不犹豫,这是艺术市场强劲的表现。”但是也有人表示明显感觉到市场的下滑是不可避免的。另外则有人表示 “经济情况的主要影响是从卖方市场转变到买方市场。我认为我们正在向这个方向改变。收藏者越来越拒绝价格过高的艺术品,你不得不看艺术品本身,价格并不能代表质量。”。

      12月9日巴塞尔迈阿密海滩艺术博览会结束时,组办方表示参观人数超过43000人,而其门票则高达30美元,比进美国最好的美术馆都要贵。与此类似,艺术北京前三天的门票则为80元人民币,是中国美术馆门票的4倍。也就是说从形制、规范与市场表现上,国内的博览会都在与国际一流的博览会逐渐趋同,并且本次在迈阿密的博览会也邀请了中国上海的香格纳和北京U空间的参与。国内的艺术市场也正在逐步纳入全球艺术市场体系,中国艺术的声音在世界会越来越响亮,我们关注全球市场也才能更好的关注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