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广告
  • 3:焦点
  • 4:焦点
  • 5:价值报告
  • 6:特别报道
  • 7:特别报道
  • 8:观点·评论
  • 9:时事·国内
  • 10:环球财讯
  • 11: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2:时事海外
  • 13:信息披露
  • 14:信息披露
  • 15:信息披露
  • 16:信息披露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8:期货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焦点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披露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1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A5版:金融机构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A5版:金融机构
    保监会:投连险成市场格局转变关键环节
    中国PE排行榜首次亮相 本土VC进入收获期
    次贷危机和高油价
    增加全球经济下行风险
    中国电子商务2007年度投资将超1亿美元
    衡平信托
    推出证券型信托产品
    浙商创投成立 首期规模10亿元
    信诚中美大都会再掀投连险热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保监会:投连险成市场格局转变关键环节
    2007年12月21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卢晓平
      投连险成为保险市场的一大亮点 资料图
      2007年的资本市场,是获得丰硕收成的一年。通过财富效应,2007年资本市场的热度同样传递给了保险业。就此,记者采访了中国保监会政策研究室王瑛博士后。

      ⊙本报记者 卢晓平

      

      上海证券报:请您总结下财富效应利好保险市场的主要特征。

      王瑛:这一年,保险业适时调整了产品结构,保险的财富管理功能得到进一步挖掘。同时,产品结构的调整也带来了市场结构的变动。保险股的高溢价更是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进入。

      上海证券报:我知道,投连保险产品是今年非常热销的产品,也是保费收入重要贡献者。您认同这个观点吗?

      王瑛:当然同意。去年以来资本市场的持续向好,为淡出市场多年的投连险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央行连续6次加息使得分红和万能产品的吸引力明显下降。诸多的有利因素促使2007年投连险凭借财富效应,在储蓄搬家大背景下迅速成长为保险市场的重要生力军。多家寿险公司竞相推出投连产品,一些非寿险公司也推出了准基金类产品。

      与上一代投连产品不同,新一代投连产品的特点表现为:一是一般采用多账户的方式,客户可以根据风险偏好的不同进行选择;二是投资理念上类似“基金中的基金”(FOF),投资业绩较好的基金;三是为避免代理人误导,多以银行或网银为其主要销售渠道。

      数据显示,1-10月投连产品保费收入300亿元,同比增长500%,占寿险保费收入的7.4%,在个别外资保险公司占比甚至达到80%以上。

      另外,地域特征明显。在上海、北京等一些发达城市,投连险与保险市场冷暖的相关度表现的更为显著,投连险的成败成为决定市场格局的关键环节。面对基金产品和投连险强大的竞争力,保险公司纷纷通过特别红利等方式提高分红产品的吸引力。

      上海证券报:据很多报道,外资保险是分享投连大蛋糕的主要参与者和获利者。是这样吗?

      王瑛:确实,借助投连和银保渠道,外资保险保费收入实现了跨越式增长,并在一些区域市场改写了外资保险公司的实力对比。

      1-10月份,外资保险公司市场份额上升了1.71个百分点,为5.78%,在寿险市场的份额已达7.8%。2007年7月、8月,大都会集团和信诺集团接连通过其合资公司中美大都会、联泰大都会和招商信诺,在单月保费上超越友邦。这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在于以联泰大都会、中美大都会、招商信诺为代表的外资寿险公司形成了较为稳固的银保渠道。

      另外,外资保险与外资银行深度合作,联手共同致力于高端客户的开发,使得这些投连产品往往都具有高门槛、高件均保费等特征。

      同时,不容忽视的是,在强大的渠道支持背后,外资保险的投连产品的确有其不可取代的优势。一是与中资保险公司遍地开花的市场策略不同,外资保险投连产品主要销售对象集中在高端客户群;二是将投连产品内嵌为客户理财计划的重要部分,打包成一揽子理财服务。三是注重市场细分需求和保障功能,与中资保险公司投连产品多以意外、身故为给付标的不同,外资保险投连产品已经开始在保障功能上寻求突破,附加少儿成长及教育保障需求、重大疾病保险等。

      可以说,面对同样的市场机遇,中外资保险公司之间显现出的较大差距,在更深层次上反映了长期以来中外资保险公司在市场策略、产品设计、渠道维护上存在的差距。同时,也可以预见,这将有力地推动中资银保合作向深层次发展。

      上海证券报:最近中国平安走出去成为富通单一大股东,而国内市场的并购也在不断推进,对吗?

      王瑛:应该说,市场分享高估值,保险业并购活跃。

      这得益于A股市场的整体高估值和保险股的稀缺,中国人寿和中国平安的股价不断攀升,中国人寿更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上市保险公司。保险股享受的高溢价,一方面吸引了社会资本和外资看好保险投资未来的增值空间,竞相投资保险业。如,凯雷与保德信联合收购太保19.9%的股权、意大利欧利盛金融集团收购合众人寿24.9%股份,宁波联合9000万拟认购中安财险16.82%的股权。其中,合众每股售出了9.9的高价。另一方面,保险中介领域的并购也异常活跃,苏黎世金融服务集团购买百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24.5%,IDG为华康金融注资2500万美元,美国安泰集团全资并购香港佳健环宇曲线进入内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