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专版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观点评论
  • 6:时事·海外
  • 7:时事国内
  • 8:时事天下
  • A1:市 场
  • A2:股市
  • A3:基金海外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中国融资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产权信息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广告
  •  
      2007 年 12 月 25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H股旋风掀开
    寻宝路线图
    年终行情的可能走势及应对策略
    创业板将给谁带来财富
    人气逐渐回升 指数震荡上行
    调控政策难撼慢牛格局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调控政策难撼慢牛格局
    2007年12月25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姜韧
      ⊙姜韧

      

      从紧货币政策大局初定,遏制全面通胀,不仅剑指物价指数,更需调控资产泡沫,房市股市皆属资产泡沫范畴。一时间山雨初来风满楼,市场担忧房市股市会崩盘。但以史为鉴,可知调控房市有利经济结构更健康,而股市受调控影响更是优化资源配置有益无害,可谓难撼慢牛。

      格林斯潘2002年曾提及:“持续的经济扩张刺激了理性的承担风险的意愿,这种情况很难用紧缩性货币政策进行干预。事实上,我们在过去15年的经验说明,不影响经济活动而抑制股票价格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结果大多导致股票价格水平的上升。”

      因此,在经济稳健增长的背景下,央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及加息的从紧货币政策组合拳,对股市的影响更多地反映在股票配置重点的转换,即资源重新配置,对2008年股市的慢牛趋势不会造成拐点影响。

      

      资产价格 未雨绸缪

      

      投资配置重点在地产股的投资者可能不解,房市受益人民币升值,为何会成为调控重心?其实资产泡沫不仅关系到民生问题,更影响到经济结构的健康问题。让我们以史为鉴,看看日本曾经的房市泡沫。

      日本房市泡沫发端于两个原因:一是日本的低利率货币政策;二是日本对美元持续升值,为抑制日元升值速度,日本银行大量买进美元卖出日元,造成日元供应量膨胀。市场一直有一个误解,即泡沫经济是有害的,其实泡沫本身并无害,只有刺破泡沫才有害。泡沫经典案例除了日本泡沫外,1930年的美国大萧条更是经典中之经典。殊不知,正是由于曾经刺破泡沫的伤痛,美联储一直引以为戒。

      而美联储正是基于研究了日本的教训,从1987年股市 “黑色星期一”直至今天的次级债风波,每当股市一有巨幅波动,就及时注资护盘,有时甚至不惜联手别国央行,虽说金融市场波动,但道指却仍维持在13000点之上的历史高位;而相对于房市,在前几年牛市中,美联储则坚定不移地持续加息,虽然导致今天的次级债危机,但其对股市房市泡沫的不同态度,可见股市的重要性远大于房市。原因很简单:大国经济离不开股市泡沫,但仅依靠房市却成就不了大国经济。这也是日本泡沫的启示:虽然房市泡沫拖累了日本经济,但是股市泡沫却成就了索尼、丰田等跨国企业,令日本经济在持续萧条之后仍然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由此可见,从紧货币政策出台后,投资者在股票配置时,应适当注意配置重点,对于资产类股票的配置应趋于中性,切忌再度超配。但是股市中的地产蓝筹股也有间接受益调控因素,因为房市调控不仅收紧了银根,同时地产企业的上市融资亦受到控制,这反而有利于股市中的地产蓝筹股并购扩张,同时业绩反映也是滞后的,明年春地产股的业绩会较佳,重配地产股的投资者应有换股调仓机会。

      

      银行地产 唇齿相依

      除地产股之外,从紧货币政策亦对金融股有影响,但影响相对缓和。首先,金融衍生产品的创新滞后,使得类似美国次级债危机,不会在境内金融股中产生。这是由于境内金融衍生产品创新相对滞后,房贷打包产品仅在信托产品中偶见,传导难及券商、基金、保险机构等金融机构。另外,境内房贷门槛较高,不仅需要抵押还需要收入证明,类似美国没有固定收入证明的次级房贷还鲜见,因此即便是银行股,其基本面受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也有限。

      银行股受影响主要反映在业绩增长将趋缓,存款准备金率上调限制了银行的放贷规模,存贷款息差的收窄略减了利润空间,银行股的成长性将受到考验,但银行业务范围广泛,不像地产股单一,而且银行股收益模式与地产股也不同,银行股是收益在先、成本在后,地产股是成本在先、收益在后,因此基于人民币升值将加速的考虑,银行股仍会受到机构投资者重配,但是股价表现渐趋中性概率高。

      

      他山之石 承前启后

      2008年的牛市会不会有调整?答案是肯定的:即使如慢牛,其间也会有调整。但是经历了2007年的转折之年,股市未来数年不会再重蹈当年的崩盘覆辙了。因为后来者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能汲取前人的经验和教训。

      对比他山之石的美国股市,可以发现其与境内股市之间的趋势类似性。例如:美国股市历史上最大一次熊市,道指从1929年的386点下跌至1932年的40点,调整时间35个月,其间最大跌幅为90%;而境内股市至今最大一次熊市,沪综指从1993年的1558点下跌至1994年的325点,股指跌幅达80%,而调整时间则延续至1996年1月也是35个月。而这都发生在两国股市的初级阶段,暴涨暴跌在所难免。

      而次级熊市,美国股市是发生在随后1937年的道指高点195点下跌至1942年的92点,股指最大跌幅超过50%,而熊市时间超过5年为61个月。而境内股市次级熊市,沪综指从2001年2245点下跌至2005年998点,从股指跌幅和熊市持续时间亦与美国次级熊市相类似。其后,美国股市最大的一次跌幅是道指从2000年的11908点调整至2002年的7181点,而至今即使在次级债和美元贬值背景下,道指仍维持在13000点之上。因此沪综指998点和325点一样,或将是境内股市永远的历史,即便如市场普遍预测的奥运之后有调整那样,这也不会改变漫长牛市的步伐。

      因此,奥运年的股市慢牛可期,但为了适应从紧货币政策的影响,投资者需注意两点:首先,股票配置应符合政策导向,对于受益投资拉动的资产类股票不应该再超配,重点应关注内需、奥运、并购、新经济等新蓝筹主题。其次,慢牛应该凸现稳健,若股指上涨速度过快或股指累计涨幅过高,如升幅逾50%时,则需警惕慢牛变疯牛,此时政策调控资产泡沫涉及股市就概率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