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焦点
  • 5:特别报道
  • 6:时事·海外
  • 7:观点·评论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环球财讯
  • A8:期货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中小企业板
  • B4:公司调查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8:上证商学院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操盘计划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股民学校/高手博客
  • C8:专栏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4:信息披露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6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谨防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物价:
    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看点
    结构性物价上涨的不对称影响不能忽视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谨防输入型通胀压力不断加大
    2007年12月26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梁达
      目前,我国经济运行中最重要的目标,首推防止结构性涨价演变成全面性的通胀,我们至少面临三方面的通胀压力:不仅要面临由经济持续增长引起的需求拉动型通胀,由粮食及能源价格上涨产生的成本推动型通胀,更要面临由国际油价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走高、人民币升值以及外汇储备大幅增加产生流动性过剩引起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我们在努力降低前两种压力的同时,需要防止第三种压力的释放。

      ⊙梁达

      

      今年4月份以来,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逐月攀高,连续6个月超过国际公认的3.0%的轻微通货膨胀底线,食品价格上涨17%,而这次猪肉价格首当其冲,上涨58%。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达到6.5%,这表明我国出现了轻微通货膨胀而且形势非常严峻。当前的物价上涨既有成本推动的因素,也有需求拉动的因素,其中成本推动为主,更有输入型的因素。

      各种迹象表明,2008年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是要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

      

      资源类产品的输入型通胀压力正在积聚

      我国已经进入重化工业阶段,与上世纪90年代初相比,经济增长对能源和原油的依赖程度明显增加。一是经济增长的能源消费弹性系数明显增加。2006年我国能源消费比上年增长9.6%,能源消费弹性系数为0.87,比1991年提高了58.2%;二是原油消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明显提高。2006年原油在我国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占20.4%,比1991年高3.3个百分点;三是原油对外依存度明显提高。自1993年我国成为原油净进口国之后,原油对外依存度迅速提高。预计2007年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将超过45%。在这种情况下,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中国经济和物价的影响明显加大。

      今年以来,国际市场导致的输入型通胀越来越成为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除原油外,我国对铁矿石、氧化铝的对外依存度分别也达到41%和43%,镍和天然橡胶更是高达55%以上。对外依存度偏高,对经济影响的不确定因素增大。2006年我国对外贸易依存度高达67%,比上年提高2.9个百分点,比2004年提高7.3个百分点,我国经济发展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的程度不断加深。一方面,我国部分出口产品对外依存度过大,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不断提高。2005年我国鞋的出口依存度67%,彩电64.2%,DVD87.2%,摩托车63.9%。另一方面,部分资源性产品和高科技产品自给不足,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加深。例如原油的进口依存度41.3%,铁矿砂40.2%,氧化铝45.5%;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中的高端核心芯片与电子元器件99%依靠进口;数控车床的70%、光纤制造设备的100%依赖进口。对外依存度过高将使中国相关产业发展中的不确定因素增加,受国际市场波动的影响加大,增大了产业安全风险。

      随着国际市场对原油、铁矿石、部分有色金属等初级产品的需求量增加,加上我国对这些产品的依存度不断提高,需求拉动这些产品价格的迅速上涨成为必然。今年前三季度我国进口铁矿石平均到岸价比上年同期上涨27.15%,致使大中型钢铁企业9月份到厂采购成本比上年同期上涨63.6%。紧接着,国际市场原油期货价格再创历史新高,呈现出新一轮大幅上涨的势头。受此影响,国内市场原油、成品油、煤炭及化工产品价格随即大幅上涨。

      加入WTO后的国内外市场价格相互接轨,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主要通过三个途径影响国内物价:一是直接推动国内物价上涨的“输入型”;二是因进口原料价格提高而产生的“成本推动型”;三是带动工资、利率、租金等上涨,引发产品价格全面上涨。因此,国际市场的输入型通胀也成为今年物价上涨的重要压力。

      近期国际原油价格突破98美元/桶后价格有所回落,但仍在90美元/桶以上的高位运行。据预测,今年国际油价将继续维持较高价位,加上国内现行的石油定价机制尚不健全,将加剧国内石油价格的波动,总体上升的可能性很大。此外,美元贬值使我国进口成本大幅度上升,进一步增加国内价格上涨的压力。

      高油价对经济已产生并将继续产生不利影响。基础原材料涨价将通过进口、零售、成本、效益等环节对消费、投资、出口构成全面影响,从而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当前在输入型通胀压力较大和能源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下游行业成本明显上升,同时伴随内需增长放缓,部分行业效益显著下滑,工业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增加。

      从发展趋势看,未来对石油的需求仍然旺盛。2006年我国年消费石油总量已达到3.5亿吨,未来一段时间将超过4亿吨。能源消费还要看城市化进程、工业化进程,以及替代性能源的发展情况,但总体是持续增长的。

      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和消费国。油价持续上涨将会严重拖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问题是难以避免的,必须及时采取措施,认真应对。国内相关部门和企业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接受国际油价不断冲高所带来的种种压力。

      

      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带来的通胀压力

      受世界经济持续增长、全球流动性过剩、美元贬值、部分农产品主产国减产及世界生物燃料产业迅速发展增加粮食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今年以来国际市场石油、粮食、食用植物油等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促使各国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通货膨胀。据统计,9、10月份消费价格指数涨幅超过5%的国家和地区众多,近年来经济发展较快,被国际上誉为“金砖四国”的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国内物价均出现较大幅度上涨,其他发达国家通胀率也在不断提高。为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缓解通货膨胀压力,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抑制投资过快增长、加强进出口调节、干预市场价格、补贴低收入群体。

      为缓解国内部分农产品的供求矛盾,除资源性产品外,今年我国农产品进口大幅度增加。据海关统计,今年前10月累计,初级产品进口额比上年同期增长24.7%,超过出口额增幅9.3个百分点,其中食品及活动物进口额增长14.9%,动植物油增长86.5%。从价格变化看,2007年1-11月份,进、出口价格分别同比上涨6.4%和5.4%,涨幅分别提高3.4和3个百分点;其中初级产品进口价格上涨11.9%,是整体进口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工业制品出口价格上涨5.8%,推动整体出口价格快速上涨。

      目前,国际市场农产品的生产低成本优势正在逐渐失去,这将给中国农产品的生产提出了一个严峻的挑战:除非抓紧把国内的农产品生产搞上去,否则只有从国外引入通胀。

      中国输入农产品通胀所带来的影响,归纳起来:一是农产品通胀会导致消费品物价上涨,居民生活成本提高;二是可能导致中国劳动力向农村回流,中国劳动力成本提高。目前,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向城市,充当商品加工一线工人,农产品通胀会使得土地收益加大,而城市生活成本提高,而受比较效益引导,一线工人可能回流农村,从而使国内商品生产劳动力成本大幅提高。三是如果中国商品成本提高,将减低“中国制造”的国际竞争能力,国内加工企业效益下降,中国经济的发展势头将有可能被阻断。四是一旦中国商品平抑世界经济通胀能力减弱,那么中国进口农产品而输入的通胀会越来越大,国际国内两方面通胀相互加强,从而导致全世界经济进入衰退循环。

      从目前情况看,短期内农畜产品涨价还难以抑制。以劳动力机会成本上升带来的成本推动,将全面、持续地推动农产品价格长期上涨,猪肉价格仍将维持高位。价格上涨虽然能够显著提高农民收入,切实体现政府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但带来的通胀压力也是政府必须面对的,部分低收入者将难以承担这些生活必需品的大幅上涨。政府必须在完善社会保障体制之前适当地抑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态势。但长期来看,这一趋势在农业、畜牧业生产力大幅提高之前,都将是一种必然。

      资源型产品和农产品价格将长期呈趋势性上涨

      一、国际原油价格仍存在上涨压力。国际原油价格将保持高位震荡,并可能继续上涨。这是因为:(1)原油供需依然紧张,供应中断或地缘政治局势紧张都会导致油价进一步上涨。国际能源署预计2008年原油日需求量将增加140万桶,而受挪威、英国和墨西哥等成熟油田产量下降影响,非欧佩克原油日产量仅增加60万桶。(2)美元持续贬值将进一步推高国际油价。

      二、农产品价格将持续上涨。(1)国际农产品价格在短期内仍将继续上涨。世界粮食供求处于紧平衡状态,库存持续下降,美国生物能源加工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农产品消费量不断增加,都会继续给农产品价格上涨产生压力。(2)国内农产品价格将趋势性上涨。受到耕地、水和自然天气的影响,我国农产品增产空间有限;国内土地价格、劳动力成本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不断上涨,推动农产品生产成本上升;随着人口数量增加和饮食结构改善,农产品需求将逐步增加。

      农产品价格快速上涨是本轮CPI持续走高的主要原因。尽管具体到相关品种,涨价原因各有不同,但总体上看,农产品价格已经进入持续稳定上涨通道。农产品价格的趋势性上涨或将成为长期驱动CPI上涨的最主要因素。

      从推动农产品价格上涨的国际因素看,国际农产品价格总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研究表明,国际农产品价格历史上呈箱体振荡态势,2004年以来随着生物能源的快速发展,农产品的工业需求急剧增长,尽管世界农产品的生产弹性较大,但生产成本增加和需求旺盛仍然推动农产品价格逐步走高。预计未来国际农产品价格将保持周期振荡,价格总水平趋势性上涨。随着国内农产品价格与国际价格联动性的增强,国内农产品价格将与国际价格同步上涨。

      因此,对于资源性产品和部分农产品的输入型通胀压力的积聚,不能掉以轻心,应该积极应对,努力缓解这种压力对经济增长的不利影响。同时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缓解和改善内外需增长不平衡状况,为尽快提高下游行业企业经济效益,创造有利的宏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