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封一)稳步发展股指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深入做好股指期货上市准备工作,推动股指期货安全上市和平稳运行。
四是深入开展投资者教育工作,提高针对性和有效性。针对相当一部分投资者对证券知识缺乏系统了解,自我保护能力不足的状况,进一步拓宽教育渠道和方式,引导投资者从风险承担能力等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审慎合理配置金融资产,增强自我保护和法律规则意识,提高识别能力,警惕和抵制各种不受法律保护的非法证券活动。
五是继续加大监管和执法力度,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进一步提高市场的监管水平,逐步形成行政监管、法制监管、自律监管和社会监管互为补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监管体系,严厉打击市场违法违规活动。注意研究资本市场内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把握国际资本市场和境内资本市场的联动关系,切实防范和化解市场风险。
尚福林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决策,针对影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些重大的体制性、制度性和机制性障碍,证监会按照“国九条”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全局,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健康运行的制度基础,积极稳妥推进股权分置改革、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证券公司综合治理、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完善资本市场法制建设、稳步发展期货市场等重点工作的有序开展。随着市场功能的逐步发挥,大力推动大型优质企业发行上市,加快建设中小企业板,稳步推动固定收益类产品发展,循序渐进推进证券业对外开放,统筹兼顾、协调推进改革创新,提高了资本市场的效率和活力。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国沪深两市总市值29万亿元,流通市值近8万亿元,投资者开户数约1.36亿户。1-11月份,沪深两市合计日均股票成交为1943亿元,期货市场累计成交达6.43亿手,创历史新高。
在资本市场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市场规模稳步扩大的同时,资本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功能和作用不断增强,服务国民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截至2007年11月底,我国企业通过境内资本市场筹资总额超过18189亿元,在支持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的同时,市场资源配置功能进一步发挥;
——截至今年11月底,上市公司已达1532家,中石油、工商银行、神华能源等一大批企业规模大、盈利能力强的上市公司成为所在行业的排头兵,中小企业板块上市公司达到190家,有力支持了一批成长性好、科技含量较高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从2003年至2007年期间,逾600家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化,通过资本市场价格信号有力地推动了企业重组和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了经济结构的调整;
——2004年上市公司现金分红为596亿元,2005年现金分红720亿元,2006年现金分红为1174亿元,3年平均现金分红占当年净利润的比例均为40%左右,进一步拓宽了广大人民群众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渠道。
总结资本市场十几年特别是近些年改革发展的实践,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服务和服从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始终坚持科学发展,既是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出发点,也是资本市场成长壮大的必由之路。
尚福林说,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重要机遇期。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资本市场改革发展工作,不断深化对我国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和阶段性特征的认识,全面把握我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把握规律性,提高预见性、增强科学性。
为此,要正确把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规律性。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决定着市场运行的市场机制、法制制度、诚信文化和参与主体包括监管体系与成熟市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需要一个逐步培育和逐步完善的过程。要在实践中认识和把握当前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规律和特点,进一步解决好市场发展中的体制、机制矛盾,逐步推动制度变迁和机制创新,不断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要正确把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我国的资本市场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一方面,具有发展速度快、发展潜力大的后发优势,各方面市场需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另一方面,市场建设也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征,存在基础制度和市场要素的缺失。总体上看,我国资本市场还处在继续夯实发展基础的阶段。
要正确把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内外部环境。从外部环境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规模的不断发展壮大,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日趋密切,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资本市场与世界经济和国际资本市场联动性增强,影响资本市场运行的外部因素也更为多样化和复杂化。从资本市场自身看,近年来我国资本市场的市场基础性制度不断完善,整体质量和结构得到明显改善,规范市场主体运作的制度机制日益完善,但直接融资比重依然偏低,市场层次少、产品单一等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