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特别报道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C2版:谈股论金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C2版:谈股论金
    机构论市
    金融板块
    新兵显现新风彩
    不妨摸着石头布局来年
    长江证券上市 券商股演绎完美收官之战
    产权交易公告
    资金回流撬动年末“翘尾”行情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资金回流撬动年末“翘尾”行情
    2007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张恩智
      ⊙张恩智

      

      周三大盘震荡上扬,成交量明显放大。由于市场预期2008年发行制度即将变革,巨量“打新”资金和基金申购资金回流,将对指数构成较为正面的影响。从技术面看,目前大盘的资金面比较宽松,但也应该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

      

      资金宽裕激发后市预期

      在即将来临的2008年,市场对于新股发行制度改革有所预期,新的改革将对未来大盘走势构成一定影响。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打新资金累计已经超过60万亿,如此巨大的资金量即使只有一小部分进入二级市场,也必将使得大盘走势呈现“山花烂漫”态势。

      在目前发行方式下,新股的无风险高收益吸引了巨量资金打新股,特别是随着大蓝筹登陆A股市场,新股冻结资金迭创新高。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打新资金累计已经超过60万亿,达到了惊人的63万亿元。而周三两市的成交不过1900亿元左右。根据H股市场的经验,A股未来新股发行将会向市场化方向发展,将会促使一级市场的巨量资金向二级市场流动,对未来一段时间的股指走势有相当正面的作用。

      从资金面看,由于港股直通车、QDII相继遭遇寒流,QDII基金业绩受海外市场拖累纷纷跌破净值,年末势必有大量资金将回流A股市场,结合“打新”资金回流趋势,未来一段时间内大盘的资金面将相当充裕。一个明显的现象是,去年超级大盘股工商银行发行时冻结的打新资金不过7810亿元,而当前单只新股冻结资金已经超过1万亿元,如果其中部分回流,将对A股大盘构成相当积极的影响。数据显示,截至12月26日,2007年新股上市冻结资金超过1万亿的有19只,超过2万亿的有7只,超过3万亿的有中国中铁、中国石油两只,而中国中铁以冻结资金33835亿成为资金新贵,而刚上市的中国太保冻结资金也超过2.8万亿。在这样的背景下,巨量打新资金一旦回流到二级市场中,将会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作用。

      从利率方面出发,美国央行已经降息,而中国央行多次加息,一个重要结果就是国际资本向中国流动。有研究显示,27个月内通过贸易方式进入国内的资金已经超过1500亿美元,这对于A股的资金面来说也不是一个小数。市场普遍预期未来资金面的机构化特征将日益强化,居民直接投资股票比例将明显下降,通过购买基金、信托、个人理财产品等渠道分享股市收益将成为主流投资方式。因此,在一级市场巨量资金回流A股的大预期之下,2008年行情应该精彩纷呈。

      

      “翘尾”走势显山露水

      时近年末,不少基金已经放开申购,而基金在考虑到年末排名、市值管理等因素,纷纷进场建仓,导致大盘每年年底都存在一定的“翘尾”效应,今年也不会例外。

      统计显示,四季度以来,已经有南方、华夏、博时等多只基金放开申购。由于资金面宽裕,基金的管理规模已经超越百亿份,上述三家基金公司三季度末时管理份额总计达到1634亿份,平均每只基金管理份额达到233亿份,管理规模最小的一只基金也有100亿份、250亿元以上。第四季度,基金公司综合考虑基金公司对巨型基金管理的经验和对市场的判断,决定重新开放申购。这意味着机构资金已经对市场的判断相对乐观,正在逐步进场,有效提升了当前大盘的重心。

      对比市场的资金需求,基金放开申购所带来的资金供给远远大于需求,成为近期大盘走强的重要动力。我们假设市场减持额度占比维持之前的水平,若维持目前的市价总值不变,2008 年对市场的资金总需求约为1100 亿元,平均每月97亿元。而2009 年全年资金需求为3045 亿元,平均每月250 亿元以上。这还是保守估计,所计算的减持比例并未包括无法统计的“小非”减持的未公告部分。因此,从资金需求角度看,2008年每月平均的资金需求不超过100亿元。而当前放开申购的单只基金均超过100亿以上,且有7只以上的基金放开申购,至少可满足2008年前7个月的资金总需求。因此,从基金放开申购的角度看,至少在2008年7月之前,大盘的资金面都比较充裕。

      同时,接近年末,封闭式基金的管理者面临业绩的考核压力,存在建仓以提升短期业绩的动机。业绩考核压力和年底为了账面盈利的可观收益,驱使各家机构投资者在二级市场进行短期操作。因此,这些因素导致大盘2007年的“翘尾”行情显山露水,而且越是接近年末,这种效应越发明显。

      

      提前布局未来行情

      从指数走势方面看,从6100点以来的调整释放了多方面的风险。在市场调整20%后,A股的静态估值已经下降至35-38倍,市场估值已经逐渐进入合理区间。从策略上看,首先我们应该抓住年末新股发行相对“真空期”的有限机会。目前,在太平洋保险之后没有新的大盘股发行,元旦前尚未有超级大盘股要“过会”和招股的消息,按以往惯例,有可能至春节前超级大盘股发行都处于真空状态。年底在大盘新股发行告一段落的情况下,部分游离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申购资金在一级市场盈利机会缺失的状态下有望转战二级市场寻找投资机会。而近期部分防御性的品种,如高速、食品饮料和商业等二、三线品种不断放量走好,说明当前市场正在迎来结构性机会。

      我们注意到,从周三起到春节前只有不多的几十个交易日,虽然目前大盘可能走出比较复杂的筑底方式,但4800点下方是主流机构认可的布局位置, 是一个安全度的点位。这意味着冬播行情并未受到指数的走势影响,商业股、医药股等业绩稳定增长的群类涨幅居前就是最好的说明。当前,市场仍具备很多结构性和阶段性的投资机会,因此投资者可以理顺投资思路来进行提前布局,同时注意防范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