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焦点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A1:市场
  • A2:股市
  • A3:金融
  • A4:金融机构
  • A5:基金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B1:公 司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特别报道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 B8:财经人物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钱沿周刊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环球财讯
  • D5:专版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0: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7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B7版: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B7版:上证研究院·热点透析
    人民币区域化是化解汇率难题的现实选择
    当前人民币汇率问题
    面临四大压力与挑战
    以名义汇率大幅升值来治理通胀有“本末倒置”之嫌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人民币区域化是化解汇率难题的现实选择
    2007年12月27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王敏
      人民币汇率问题是目前我国经济和金融发展过程中面临的一个现实难题,如何化解这一难题?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也许是我们应对人民币汇率难题的一个现实选择。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早地进行前瞻性、全局性的研究,争取主动。为此,近期有必要从国家战略和金融外交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评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的可行性,使我们及早摆脱人民币汇率困局。

      ⊙王敏

      

      人民币汇率问题一直以来是一个敏感的话题,也是当前中国金融政策的一个焦点问题。如何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巨大而紧迫的压力,如何改变我国汇率政策面临两难决择的现实困境,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复杂但又急迫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笔者认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也许是我们应对人民币汇率难题的一个现实选择。

      

      构建人民币区域化的思路、条件及战略意义

      现在,我们需要反思我们传统的外汇管理政策思路。我们能不能在人民币快速升值和缓步升值的政策选择之外,寻找一个更好的办法,使我们的付出成本代价更小?为此,笔者认为,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发展思路,可能是化解目前人民币汇率面临困境的一个现实选择。

      第一,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基本思路。人民币区域化是在已有的现实基础上,改变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政策,以与我国有密切经贸往来的边贸国家、东南亚国家和非洲国家为对象,积极引导或推行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和结算货币,扩大人民币的流通范围,鼓励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形成一个准货币联盟的利益共同体,以此来缓解国内经济矛盾、对抗来自西方国家的压力。

      第二,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现实基础。目前,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已具备了一定的外部现实条件:

      一是人民币在我国边贸地区广受欢迎,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和结算货币已有多年历史。

      二是随着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在旅游业的带动下,人民币在我国港澳地区和东南亚等国逐步被认可和使用。

      三是金融的对外开放,不仅使西方国家先进的外资银行得以进入中国,同时也吸引了部分东南亚国家的银行在华设立金融机构,2006年我们全面开放了境内人民币业务。今年我国香港地区已获准发行人民币债券,同时中国银联成功的海外扩张,也为人民币走向海外创造了条件。在区域内建立人民币结算系统有了一定现实条件。

      四是我国与亚太国家的贸易和中非贸易一直占据着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位置,反之,中国的巨大市场一直是这些国家对外贸易的重要目标市场。在美元走势疲软的局势下,使用人民币替代美元作为结算货币有着现实可能,这为我们实施人民币区域化战略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历史机遇。

      五是中国经济持续高速的增长、国内政治稳定、人民币的强势升值趋势、中国是个负责任的政治大国形象以及高达1.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和人民币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使得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客观上具备了现实的可行性条件。

      六是当前的国际金融体系正在面临着自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以来最为严重的货币危机,因为经济全球化使我们对货币作为贸易和资产的计价、财富储备和财富再创造手段的作用和依赖日益加深,一旦国际市场和主要经济大国对美元失去信心,美元的崩溃就会造成国际金融贸易秩序陷入混乱,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人民币区域化和国际化是应对当前危机和挽救国际市场信心的有效手段,至少可以减轻受人制约状况。

      第三,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八个政策要点和前提。一是认真检讨和系统评估我们的外汇管理政策和制度。改革和完善结售汇制度和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既要实现 “藏汇于民”,分散风险,减少外汇储备的压力,又要能够有效地控制资金有序流动,防止资金大量外逃,降低套利空间。

      二是原则上仍实行资本项目下的外汇管制,严格监控资本项目的流动,控制对外债务。在安全可控的前提下,逐步放开部分资本项目的外汇账户。

      三是国内中外金融机构可以开办离岸金融业务,实行严格的在岸账户和离岸账户分账管理,积极推动离岸人民币业务的发展。在可行的条件下,在我国香港地区建立离岸人民币中心,发行人民币债券,组织离岸人民币结算。

      四是主动地大力发展人民币金融衍生产品,中资银行应积极主动地争取人民币金融市场的定价权。

      五是健全金融体系,强化央行调控和金融监管能力,建立强有力的金融协调和决策机构,建立重大金融风险的预警机制和危机管理机制。

      六是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是资产风险定价和以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结算货币的前提,是金融市场充分发育、金融工具充分发展、金融主体风险管理能力充分提高的必要条件。就利率与汇率的自由化、市场化顺序而言,由于利率在一定程度上更易受一国监管当局的调控、对市场的影响比汇率更深、更广,且可在对外开放相对封闭的情况下实现,因此利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应走在汇率的自由化和市场化前面。

      七是以全新思维管理外汇储备。外汇储备不仅要在保证国际贸易支付方面发挥作用,而且要在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组织人民币国际清算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外汇储备应以一揽子货币和主要贸易国货币作为资产组合的基础。

      八是在必要时,可以与亚太地区的国家谈判,通过货币互换的安排解决人民币需求问题,例如我们可以与新加坡当局签订特殊的货币互换协定,相互持有对方国货币作为外汇储备,以应对两国贸易结算需要。

      第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的战略意义。对我国而言,推进人民币区域化,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加了人民币需求,可以起到“泄洪”作用,有利于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和通胀压力,也能有效缓解外汇储备压力,从而缓解人民币急剧升值的现实压力;

      二是有利于在外汇市场上形成多样化的心理预期。在人民币汇率调整到位后,市场上对人民币的汇率走势会形成既会升值又会贬值的分散化预期,这样人民币汇率就不会受到对冲基金等国际游资的集中攻击。但这有一个前提是,与人民币汇率有关的衍生品交易市场是灵活、充分和有效的。

      三是使用人民币作为贸易定价和结算货币,扩大了人民币的流通范围,鼓励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有利于我们与相关国家形成一个准货币联盟的利益共同体,以此来对抗来自西方发达国家对人民币升值的干预和压力,改善我们的贸易环境。

      四是人民币区域化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必然阶段,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有利于我们积累经验、培养队伍、健全体系,有利于我们在安全可控的原则下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有六大问题需要考虑

      任何一个政策思路都会有负面作用,都会侵害一些既得利益,推进人民币区域化亦是如此。以下几点尤其需要我们认真思考:

      第一,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将使我们面对境内外两个人民币市场。一个是自由开放的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境外离岸人民币市场,一个是相对可控的、利率未完全市场化的境内人民币市场。两个市场必然会相互作用和影响,这对于我们宏观调控政策的制定和货币财政政策的实施将产生重大影响,要保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具有一定难度。

      第二,推进人民币区域化需要认真周严密地解决好一系列技术问题。如人民币现钞和现汇问题、人民币清算安排、人民币的市场可接受度、中资银行的区域化问题、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的可行性、境外发行人民币债券等等问题。

      第三,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将直接影响日本称霸亚洲、主导亚元的战略利益。日本必然会采取应对措施,如抛出中国威胁论等,阻碍这一政策的实施。

      第四,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将使美国过早地关注和打压中国的崛起。推进人民币区域化意味着改变了人民币盯住美元政策,无疑会缓解对美贸易顺差,有助于化解美国巨大的贸易赤字,但同时也必然使美国感到在欧元、日元之外产生了另一个现实的竞争对手。这将直接威胁到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主导地位(美元本位制),从而威胁到美国的根本利益。

      第五,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将可能会对港元联系汇率制度造成冲击。在我国香港地区实行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对于稳定我国香港经济金融起到了关键作用,但是港元联系汇率制度是以牺牲利率自主权和通货膨胀为代价的,同时也容易受到攻击,1997年索罗斯对冲基金冲击我国香港地区即是一例。从长期来看,不具有可持续性。港元联系汇率制度可能的几个发展阶段是逐步增加港元与美元之间汇率弹性,改为与一揽子货币(包括人民币)挂钩。结合在我国香港地区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设想,我们需要对人民币区域化对短期内我国香港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行全面评估。

      第六,推进人民币区域化国内需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如,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金融安全网建设,及早推出存款保险制度;大力发展债券市场(国债、企业债、金融债应全面发展);提高银行业监管队伍素质和金融监管有效性;推动相关法制建设和制度建设,创造外部条件;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提高到社会可持续水平上,坚决取消对资源性产品消耗的任何形式的显性补贴或隐性补贴,并根据经济社会的承受能力,逐步加征各种资源消耗/使用税;等等。

      基于以上设想,笔者认为,中国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必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及早地进行前瞻性和全局性的研究,争取主动。为此建议,近期有必要从国家战略和金融外交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研究和评估推进人民币区域化问题的可行性,使我们及早摆脱人民币汇率困局。

      (作者单位:广东银监局)

      (注:本文不代表所在单位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