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特别报道
  • 4:特别报道
  • 5:观点评论
  • 6:时事国内
  • 7:时事海外
  • 8:时事天下
  • 9:上证研究院·宏观新视野
  • 10:环球财讯
  • 11:信息披露
  • 12:信息披露
  • A1:市场
  • A2:股市
  • A3:基金
  • A4:金融
  • A5:金融机构
  • A6:货币债券
  • A7:期货
  • A8:广告
  • T1:艺术财经
  • T2:艺术财经·市场
  • T3:艺术财经·投资
  • T5:艺术财经·专题
  • T6:艺术财经·收藏
  • T7:艺术财经·资讯
  • T8:艺术财经·人物
  • B1:公司封面
  • B2:上市公司
  • B3:上市公司
  • B4:海外上市公司
  • B5:产业·公司
  • B6:产业·公司
  • B7:汽车周刊
  • B8:汽车周刊
  • C1:理财封面
  • C2:谈股论金
  • C3:个股查参厅
  • C4:港股直击·股金在线
  • C5:应时数据
  • C6:机构视点
  • C7:高手博客
  • C8:专栏
  • C9:地产投资
  • C10:地产投资·聚焦
  • C11:地产投资·理财
  • C12:地产投资·数据库
  • D1:披 露
  • D2:信息大全
  • D3:信息大全
  • D5:信息披露
  • D6:信息披露
  • D7:信息披露
  • D8:信息披露
  • D9:信息披露
  • D10:信息披露
  • D11:信息披露
  • D12:信息披露
  • D13:信息披露
  • D14:信息披露
  • D15:信息披露
  • D16:信息披露
  • D17:信息披露
  • D18:信息披露
  • D19:信息披露
  • D21:信息披露
  • D22:信息披露
  • D23:信息披露
  • D24:信息披露
  • D25:信息披露
  • D26:信息披露
  • D27:信息披露
  • D28:信息披露
  • D29:信息披露
  • D30:信息披露
  • D31:信息披露
  • D32:信息披露
  • D33:信息披露
  • D34:信息披露
  • D35:信息披露
  • D36:信息披露
  • D37:信息披露
  • D38:信息披露
  • D39:信息披露
  • D4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8 日
    前一天  
    按日期查找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T2版:艺术财经·市场
    “拍卖纪录不是唯一的目标”
    专家预测:藏家、拍卖行价格博弈升温
    西泠秋拍开辟中国古代书画两个专场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拍卖纪录不是唯一的目标”
    2007年12月28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夏木 本报记者 邱家和
      吴大羽《彩韵-60》
      常玉 作品
      尚扬《董其昌计划5》
      ⊙夏木 本报记者 邱家和

      

      上海泓盛2007年的秋季拍卖会于12月21日开槌,共推出了3个专场,均拍出不错的成绩。其中率先举行的“邮票、钱币”专场的成交总额为739.4万元,“中国书画”专场成交总额为1302.4万元,而最为引人注目的“油画雕塑”专场165件拍品成交总额达到8542.2万元。

      虽然和今年秋拍拍卖公司成交额排名第10位的北京中嘉1.6亿元相比差距还甚远。但泓盛公司总经理赵涌所称,“泓盛不能只跟着市场走,拍卖纪录不是唯一的目标。”而泓盛油画部主管孙佩韶也表示,上海泓盛的油画雕塑拍卖追求的是拍卖品质而非高额成交。公司着力推动的拍品,也就是在精心编纂的拍卖图录上所选的封面封底的拍品。“不能跟着市场走,而要跟着艺术史走。”

      本季秋拍泓盛在春拍的基础上,构立了“国际艺向”、“传统经典”、“当代视界”三个大的板块。在“传统经典”部分推出了一批中国第一、二代的前辈的精品力作。泓盛此次在征集作品上更加注重了这些作品的学术性,作品来源的可靠性,从而确保了这些“老油画”的品质和价值,这样打消了藏家对这些作品真伪鉴别上的顾虑。

      拍卖结果也印证了上述特点。老一辈抽象艺术家吴大羽的《采韵-60》以257.6万元成交;常玉先生的风景油画精品《群鸟》最终以425.6万元成交;潘玉良的彩墨纸本《裸女》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代表作品,以179.2万元成交;吴冠中创作于1987年的《玉龙双松》最终以66万元成交;何孔德的《指挥抢渡大渡河》也获得藏家认可,最终以151.2万元成交。

      在当代油画名家中,陈逸飞的作品《斜靠的持扇美人和鸟笼》以358.4万元成交,另一件《西藏老人》流拍。罗中立的《瞭望》以218.4万元成交;常青的《乔妈妈的手中光》以109.7万元成交。

      在“国际艺向”板块,泓盛推出了一批韩国、日本当代艺术家的优秀作品。日本艺术家草间弥生的油画《南瓜》原作最终以132.1万元成交;韩国艺术家崔素荣的牛仔布创作作品《城市风景》以112万元成交;李桓权的《起风的日子》以134.4万元成交。

      此外,泓盛此次秋拍也引入了数件欧洲艺术品。法国雕塑大师罗丹的代表作品《吻》是于1998年由罗丹艺术基金进会同意,以原有模具浇注的25件雕塑之一,并附有原版的鉴定及保证书,最终以87.3万元成交。毕加索创作的瓷盘《脸》以8.4万元成交、达利的雕塑《太空象》以89.6万元成交、以及达利为旦丁诞辰创作于1960年并亲笔签名的版画《神曲-地狱》以21.2万元成交。

      在“当代视界”板块,除了尚扬的作品《董其昌计划5》以397.6万元成交;石冲的作品《今昔是何年之二》以436.8万元成交;周春芽的《绿狗NO.10》以291.2万元成交;李山的《阅读系列》以504万元成交;叶永青的早期作品《冬天里的鸟笼之一》以179.2万元成交;王向明的《向大师致敬——巴尔蒂斯永不长大、安迪永不一样、杜尚永不下棋》以156.8万元成交。目前正红的“70后”艺术家尹朝阳的作品《纪念碑》以336万元成交、《神话系列》以134.4万元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