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头版
  • 2:财经要闻
  • 3:财经要闻
  • 4:特别报道
  • 5:证券
  • 6:金融
  • 7:环球财讯
  • 8:天下
  • 9:上市公司
  • 10:产业·公司
  • 12:信息大全
  • 13:信息大全
  • 14:信息大全
  • 15:专版
  • 16:专版
  • 17:信息披露
  • 18:信息披露
  • 19:信息披露
  • 20:信息披露
  • 21:信息披露
  • 22:信息披露
  • 23:信息披露
  • 24:信息披露
  • 25:信息披露
  • 26:信息披露
  • 27:信息披露
  • 28:信息披露
  • 29:信息披露
  • 30:信息披露
  • 32:信息披露
  • 33:信息披露
  • 34:信息披露
  • 35:信息披露
  • 36:信息披露
  • 37:信息披露
  • 38:信息披露
  • 39:信息披露
  • 40:信息披露
  • 41:信息披露
  • 42:信息披露
  • 43:信息披露
  • 44:信息披露
  • 45:信息披露
  • 46:信息披露
  • 47:信息披露
  • 48:信息披露
  • 49:信息披露
  • 50:信息披露
  • 51:信息披露
  • 52:信息披露
  • 53:信息披露
  • 54:信息披露
  • 55:信息披露
  • 56:信息披露
  • 57:信息披露
  • 58:信息披露
  • 59:信息披露
  • 60:信息披露
  •  
      2007 年 12 月 29 日
    前一天  后一天  
    按日期查找
    6版:金融
    上一版  下一版  
    pdf
     
     
      | 6版:金融
    银监会发布节能减排授信指导意见
    建行携手美银
    国内最大金融租赁公司开业
    人民币汇率:新高开年 新高收尾
    银监会投资者教育成效显著
    招行私人银行
    第二家落户北京
    银行业08年业绩:拿什么来应对宏观调控?
    阎庆民履新上海银监局局长
    上海金融学会
    定调交流与创新
    东方资产致力商业化转型
    中行成中金QDII集合理财计划托管人
    车贷资产证券化
    首单产品即将问世
    “银保抱团”试水无抵押贷款 风险管控考验平安
    更多新闻请登陆中国证券网〉〉〉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郑重声明
       经上海证券报社授权,中国证券网独家全权代理《上海证券报》信息登载业务。本页内容未经书面授权许可,不得转载、复制或在非中国证券网所属服务器建立镜像。欲咨询授权事宜请与中国证券网联系 (8621-38967758、fanwg@cnstock.com 或 8621-38967898,zengp@cnstock.com ) 。

    标题: 作者: 正文: 起始时间: 截止时间:
      本版导航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收藏 | 打印 | 推荐  
     
    “银保抱团”试水无抵押贷款 风险管控考验平安
    2007年12月29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本报记者 黄蕾
      上海普通居民在投保信用保证保险后,就可从平安旗下的深圳平安银行获取无抵押贷款 资料图
      ⊙本报记者 黄蕾

      

      平安保险集团近期在交叉销售上动作频频。继旗下银行、证券、信托携手挖掘中小企业市场商机后,平安的交叉销售又开始伸向无抵押贷款业务,以“保险+银行”的抱团模式涉足这个同业普遍“回避”的高风险领域。

      平安产险信用保证保险业务全国首家营业门店昨日在沪亮相,平安进入无抵押贷款的背后模式随之浮出水面,即普通居民在投保信用保证保险后,就可从平安旗下的深圳平安银行获取无抵押贷款。贷款额度为1万元至15万元,贷款期限分别有6个月、10个月、18个月和24个月,从申请投保到发放贷款现金,整个过程仅需时三至五天。

      长期以来,由于高风险、高成本的特性,个人无抵押短期贷款在国内银行界普遍遭冷遇。据记者了解,银行出于风险考虑一般都不敢提供此服务,即使提供也只是针对高收入人群,致使很多普通居民“借贷无门”,“投奔”典当等其它个人贷款渠道。

      从记者昨日了解到的信息显示,平安在信用保证保险上收取的保费规模视贷款额度、贷款期限以及个人信用等而定,保费收取标准基本在贷款额度的10%至20%之间,贷款利率与基准利率一致。也就是说,剔除风险因素,“保费+贷款利率”的双重收费标准,为平安未来在此业务上的利润预期平添不少想象空间。

      然而,高风险总是与高回报结伴而行。银行在超过贷款期限后无法收回账款的坏账风波,此前不是没有发生过,这也成了多数银行将该项业务拒之门外的一大主因。而平安相关负责人也向记者坦言,“信用保证保险+个人无抵押贷款”在深圳试推期间也出现过不少欠账现象;而一旦出现坏账,在催账无果的情况下,银行的损失将全部由保险公司“埋单”。

      因此,对坏账风险的高难度管控,同时考验着这家力求金融创新突破的金控集团。平安产险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平安对这项业务的风险控制模式大致由三个环节构成:贷前调查、贷中审查、贷后管理,整个风险管控流程经过平安产险和深圳平安银行“双层过滤”。

      个人贷款的信贷资金用途也是风控难题之一。有迹象表明,市场上有不少个人投资者利用个人贷款资金进行炒股,与监管层对个贷资金用途的规定相悖。对于记者提出的“如何防止大量贷款资金流入股市”这个问题,平安相关人士表示,“我们会严格执行监管部门对贷款资金用途的规定,在发放贷款前要求贷款者提供资金用途证明。”

      抑或意识到风险管控的压力,平安近期在囤将上的动作不小。据记者了解,平安产险信用保证保险事业部“一把手”宋光洙就是平安从韩国揽来的“空降兵”。来沪不到4个月的宋光洙表示,保监会已放行平安在四省三市试点这项业务,希望在国外普遍的个人短期贷款模式同样也能在未来的中国市场大放异彩。

      业内人士认为,无抵押贷款业务对城市个人征信系统的依赖程度非常之高。平安之所以选择先在上海重点推行,跟上海个人征信系统的相对完善息息相关。据记者了解,在屡催不还的欠账情况下,平安会考虑向个人征信系统部门建议,或将此作为个人不良信用记录在案,对欠账者今后的高额贷款、高额消费等予以一定限制,或采取法律途径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