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容易被忽略的是,被称为“迎春之旅”的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访华,除了中日关系、经济贸易等议题,还有一个重要议程是关于全球气候变暖问题。
二十多年以前,我的祖父周谷城曾经在北京会见过福田首相的父亲,一位日本的前首相,福田赳夫。当时他正率领对华友好的青年议员代表团来华访问,当时的议题之一是人口控制。祖父曾经问他名字的由来,福田赳夫答道:取自中国《诗经》中的“赳赳武夫”。席间,有位日本年轻议员提出了这样的问题:为什么中国政府一面提倡中日交流和友好,而另一方面我却看到大多数中国年轻人都在学英文而不是日文呢?祖父回答:那是因为我们的日本朋友大多能讲一口流利的中国话。福田赳夫指着发问的年轻议员说:看来你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此次福田康夫首相访华之前,世界各国的代表在巴厘岛召开了气候大会。大多数欧洲国家和日本都呼吁美国和中国,作为全球二氧化碳排放的大国承担更多的减排义务。我想说的是:这远不是个简单的环境问题,而是创立一种新的全球货币发行体系的问题。我姑且将其比之为自金本位之后又一种全球遵循的碳本位制度。
首先来看《京都议定书》,它的核心是确定一个二氧化碳排放的基准值,然后各国相应承担减排义务。如果达不到各自的减排指标,就必须从公开市场上买入它国多余的排放权。环保主义者希望以此为手段,抑制“温室效应”。我不是气象学家,不知道人类活动和温室效应之间的确切联系。但是,在我看来,这是一套完整的新货币发行制度,用国际条约的形式赋予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价值。
条约在一段时间内不给发展中国家设置减排任务,而只由发达国家承担减排义务,而且发展中国家还可以通过清洁发展机制(CDM)来实现自主减排,并向那些完不成减排任务的发达国家出售由此获得的二氧化碳排放权(CER)而获得收益。过渡期结束之后,发展中国家最终也将承担减排义务,成为全球性的约束。在此情况下,二氧化碳排放权(CER)将成为一种新的货币,而且比黄金更有价值。
在金本位下,各国货币和黄金数量挂钩,而世界上的黄金储量其实是固定的,一国获得黄金的途径无非就是战争和贸易。废黜金本位后,储备大量的外汇并不增加一个国家的实力。那么,在碳本位的情况下,世界将变成什么样子?能够提供多余二氧化碳排放权的国家必定具有先进的制造业,他们不通过数量和规模的扩张来实现经济增长,而是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附加值,改造工艺流程,以此节约更多的碳货币,出售给那些技术落后的国家。那些减排技术落后,而消费又很旺盛的国家将因此受到双重打击,他们的制造业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生存,他们的消费者也要购买碳货币才能继续享受,由此必然造成国家财富的流失。我们知道,在金本位下,世界黄金产量还有可能随着新的矿藏的发现而增加,而在碳减排条约的规定下,碳货币只会越来越少,这样一来,就把发达国家的优势进一步放大了。
推动《京都议定书》最积极的国家是欧盟和日本,而恰恰是这些国家具有先进制造业技术,在没有碳货币的情况下,他们出口的产品将被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取代,中国能够生产更廉价的产品,逐步实现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但是在碳货币的约束下,中国的廉价优势不再,无论你生产的价格多么便宜,你在生产工艺和过程中,却是粗放的,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碳就必须购买排放权。
美国的情况并不比我们乐观,他们的制造业也不见得比欧盟和日本有多大的优势。如果说中国是制造领域排放最多的国家,美国在消费领域排出的二氧化碳是全球最多的,加入《京都议定书》将使美国的消费者负担更重。美国赖以领先全球的是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这两个行业本来就不会排放二氧化碳,因此,美国的减排任务就不会发挥他们的优势。
我国目前没有减排义务,而且我们已经是全球提供二氧化碳排放权最多的国家了,国家发改委还专门出了文件规范用清洁发展机制的资金进行技术改造的程序,并且将2012年到期的每吨二氧化碳排放权定价在8美元以上。国际上已经有了一套交易模式,据说参加2007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大多数机构都是海外的投资银行。而这只是在中国和美国没有加入该体系之前的价格,如果中、美都加入《京都议定书》的话,交易将更加活跃。
欧盟和日本推动《京都议定书》的客观结果是,除了使得全球气候降温之外,还能使这些国家获得碳货币的发行权。因此,我认为,《京都议定书》的核心是碳货币本位。我想起欧盟创立欧元时的一些条约,提出了发行货币的机制就是以经济增长率、就业率、通货膨胀率这三个条件相互约束的。现在,如果全球都加入了《京都议定书》,那么所有国家的货币发行都要再加上一个约束条件:二氧化碳排放量。
我反对狭隘的金融学观点,实际上,也并非所有的国家都是出于自私的目的来推广《京都议定书》,大多数人还是从关心人类共同命运的角度来对待这个问题。而且,客观地讲,《京都议定书》能够促进全球的经济从简单粗放转向科技进步,也能够促进各国从保护环境的角度来改进消费观念。如果最终结果是这样的话,看来我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